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成语 >
大放悲声
标签:D
2020-04-10 10:03:21成语 123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成语解释:放声痛哭。形容非常伤心。成语名字:大放悲声
成语发音:dà fàng bēi shēng
成语繁体:大放悲聲
常用程度:一般
产生年代:近代
近义词: 放声痛哭
反义词: 兴高采烈
成语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4回:“宝钗走到跟前,见凤姐已经停床,便大放悲声。”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指痛哭
成语例句:少奶奶掩面大哭道:“只是我的天唷!”说着大放悲声。(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十九回)
成语发音:dà fàng bēi shēng
成语繁体:大放悲聲
常用程度:一般
产生年代:近代
近义词: 放声痛哭
反义词: 兴高采烈
成语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4回:“宝钗走到跟前,见凤姐已经停床,便大放悲声。”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指痛哭
成语例句:少奶奶掩面大哭道:“只是我的天唷!”说着大放悲声。(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十九回)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鲁人徙越
【原文】 鲁人身善织屦(jù),妻善织缟〈gǎo〉,而欲徙〈xǐ〉于越。或谓之曰:“子必穷矣。”鲁人曰:“何也?”曰:“屦为履之也,而越人跣〈xiǎn〉行;缟为冠之也,而越人被(pī)发。以子之所长,游于不用之国,欲使无穷,其可得乎?”鲁人对曰:“夫不用之国,可引而用之,其用益广,奈何穷也?” 【注释】 1 作者:韩非,战国哲学家、思想家,政论家和散文家,孙子兵法-九地
原文:九地第十一 孙子曰: 用兵之法,有散地,有轻地,有争地,有交地,有衢地,有重地,有泛地,有围地,有死地。诸侯自战其地者,为散地;入人之地不深者,为轻地;我得亦利,彼得亦利者,为争地;我可以往,彼可以来者,为交地;诸侯之地三属,先至而得天下众者,为衢地;入人之地深,背城邑多者,为重地;山林、险阻、沮泽,凡难行之道者,为泛地;所由入者隘,所从归者迂,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,为围地;疾战则才秀人微
成语解释:秀:优异。微:卑微,低微。指才能优异而地位卑微。成语名字:才秀人微 成语发音:cái xiù rén wēi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成语出处:南朝·梁·钟嵘《诗品》卷中:“嗟其才秀人微,故取湮当代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;用于人怀才不遇哀莫大于心死
成语解释: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。成语名字:哀莫大于心死 成语发音: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心灰意冷 反义词: 发愤图强 成语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田子方》:“夫哀莫大于心死,而人死亦次之。” 成语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悲哀的程度比心死还重 成语例句:人说:“哀莫大于心死。”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