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国学 >
正确墨的使用方法
标签:国学常识
2020-03-16 11:36:48国学 80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墨是书写书法的必要工具,如何正确使用墨呢?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墨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:
墨正
柳公权有所谓的“笔正”,磨墨也是如此,心正墨亦正,墨若不正偏斜,既不雅观,磨出的墨也不均匀。
力匀而急缓适中
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,太急太缓,墨汁皆必粗而不匀。用力过轻,速度太缓,浪费时间且墨浮;用力过重,速度过急,则墨粗而生沬,色亦无光。正确的方法应该是“指按推用力”,轻重有节,切莫太急。
浓度适中
书画作品中即使是淡笔,也是用浓墨写的,差别是在蘸墨的多寡,而不是墨的浓淡。如果墨汁含水过多,笔一下到纸上便迅速扩散,形成一团团大小不一、形态各异的墨团,怎么有笔画可言?但也别矫枉过正了,拿浓到像半凝果冻的墨来写字也是很可怕的。还需记得用洁白纸,以浓墨为佳,若用有色纸,则可以稍淡。
随磨随用
用墨必需新磨,因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,胶与煤逐渐脱离,墨光既乏光彩,又不能持久,故以宿墨作书,极易褪色。而市面上所售的现成墨汁,有些胶重滞笔,有些则浓度太低,落纸极易化开,防腐剂又多,易损笔锋,不宜采用。
储放匣内
研墨完毕,即将墨取出,不可置放砚池,否则胶易黏着砚池,乾后不易取下,且可防潮湿变软,两败俱伤。也不可以曝放阳光下,以免干燥。所以最好还是放在匣内,即可防湿,又避免阳光直射,不染尘,是最好方法。
为什么墨迹不容易被洗掉?
如果你的衣服沾上了一般的污迹,你可以用水洗。如果衣服沾上了油迹,你可以用汽油来洗。
然而对于墨迹来说,水和汽油都起不了作用。因为碳不会溶解在水里,更不会溶解在汽油里,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溶剂,能使碳溶解。
那么,肥皂能不能把衣服上的墨迹洗掉呢?
也不能。因为墨迹里的碳粒非常细,它牢牢地吸附在布的纤维上,不会像灰尘一样很容易就洗掉的。
难道没有办法洗掉衣服上的墨迹吗?
办法是有的。如果衣服上刚刚沾上了墨汁,你应该立刻把它浸在水里,马上动手来搓洗。只要洗得快,是有可能洗掉的。
为什么饭粒可以把墨迹洗掉呢?
因为饭粒在搓洗的时候,饭粒里的已经煮熟的淀粉会搓成又稠又黏的浆,这种浆会依附着在布的纤维上的微细碳粒黏在一起。所以只要用水再冲洗一下,就很容易的把墨迹去掉了。
如果墨迹干了,那就不容易洗掉了。因为这个时候,细小的碳粒已经牢牢的吸附在布的纤维上了,淀粉搓成的浆已经不能跟细小的碳粒粘在一起了。
毛笔书法入门的用墨技巧
一:浓淡墨的运用技巧
书条作品中的枯润、飞白等变化,如采用浓淡墨进行处理,有着奇异的艺术效果,而作品内容的意蕴也会得到拓展。
浓淡墨,就是利用水和墨不同的比例、利用水与墨在宣纸上聚散速度、着色度不同,使用一个笔划中或一个字一幅作品中出现过渡自然、浓淡相间的墨意。
浓淡墨的运用,关键在于蘸墨,其次在控制水量,三是及时进行吸墨吸水处理。蘸墨有二法。一是蘸水,后蘸墨,具体做法是让笔在笔洗中大至洗净,撇至五成湿,然后让笔锋一侧蘸墨,马上进行书写;二是先用笔蘸墨,然后快束蘸水,即刻书写。这种用墨法极象国画中浓淡墨的运用,所不同的是国画可以复笔,而书法绝不能复笔,必须是一挥而就,再就是运笔速度比较快,不容犹疑和迟滞。写时还须用旧宣纸和废宣纸及时吸干,以免出现“墨猪”。
二:墨底白字的效果取得
墨底白字在书法作品中已常被书家所喜用,因为这本身既有“拓味”又得帖的肌润。具体做法有二。一先用白矾水(按1∶8 左右的比例调成)写到生宣上,待其干透后,再用墨涂其背面,自然得到这种黑底白字的效果。二是用广告粉写到生宣上,再用墨涂前面,也可以得到相同效果。二者的区别在于:使用广告粉书写,由于干后粉末剥落,字面有残缺感,这对于追求古拙味当然有利,但在书写时由于水粉化散效果不如稀薄的矾水,所以字体显得较为干涩。总之各有千秋,书者可根据内容和艺术需要选择,另外,底面着墨时亦可调入色彩,以增加异味。
三:胶墨的运用
胶墨主要是用于淡墨创作中。有些作品,如想全部使用淡墨时,便可以使用胶墨法来取得色调比较一致的淡墨效果。上面曾说的浓淡墨法,只适合有浓淡变化的创作中,如果用于淡墨作品创作,恐有难处,因水太盛,不好控制,而且一些较细腻的笔道,淡墨不易表达。在这种情况下,可用较高级的胶水用水加以稀释,再调入适量的墨汁,这样,书写时便很少遇到使用水墨时笔划化开太快、难以控制的问题了。
四:宿墨的利用
宿墨的利用,有时可收到意外效果。墨洗中的一得阁的宿墨,墨与胶质及水三者呈分离状。撇开表而浮水后,可作大字,其水印干后有沉迹,似淡墨,呈环状。笔画中部,则可呈焦墨效果,宿墨色亚,也别有风味。
墨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:
墨正
柳公权有所谓的“笔正”,磨墨也是如此,心正墨亦正,墨若不正偏斜,既不雅观,磨出的墨也不均匀。
力匀而急缓适中
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,太急太缓,墨汁皆必粗而不匀。用力过轻,速度太缓,浪费时间且墨浮;用力过重,速度过急,则墨粗而生沬,色亦无光。正确的方法应该是“指按推用力”,轻重有节,切莫太急。
浓度适中
书画作品中即使是淡笔,也是用浓墨写的,差别是在蘸墨的多寡,而不是墨的浓淡。如果墨汁含水过多,笔一下到纸上便迅速扩散,形成一团团大小不一、形态各异的墨团,怎么有笔画可言?但也别矫枉过正了,拿浓到像半凝果冻的墨来写字也是很可怕的。还需记得用洁白纸,以浓墨为佳,若用有色纸,则可以稍淡。
随磨随用
用墨必需新磨,因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,胶与煤逐渐脱离,墨光既乏光彩,又不能持久,故以宿墨作书,极易褪色。而市面上所售的现成墨汁,有些胶重滞笔,有些则浓度太低,落纸极易化开,防腐剂又多,易损笔锋,不宜采用。
储放匣内
研墨完毕,即将墨取出,不可置放砚池,否则胶易黏着砚池,乾后不易取下,且可防潮湿变软,两败俱伤。也不可以曝放阳光下,以免干燥。所以最好还是放在匣内,即可防湿,又避免阳光直射,不染尘,是最好方法。
为什么墨迹不容易被洗掉?
如果你的衣服沾上了一般的污迹,你可以用水洗。如果衣服沾上了油迹,你可以用汽油来洗。
然而对于墨迹来说,水和汽油都起不了作用。因为碳不会溶解在水里,更不会溶解在汽油里,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溶剂,能使碳溶解。
那么,肥皂能不能把衣服上的墨迹洗掉呢?
也不能。因为墨迹里的碳粒非常细,它牢牢地吸附在布的纤维上,不会像灰尘一样很容易就洗掉的。
难道没有办法洗掉衣服上的墨迹吗?
办法是有的。如果衣服上刚刚沾上了墨汁,你应该立刻把它浸在水里,马上动手来搓洗。只要洗得快,是有可能洗掉的。
为什么饭粒可以把墨迹洗掉呢?
因为饭粒在搓洗的时候,饭粒里的已经煮熟的淀粉会搓成又稠又黏的浆,这种浆会依附着在布的纤维上的微细碳粒黏在一起。所以只要用水再冲洗一下,就很容易的把墨迹去掉了。
如果墨迹干了,那就不容易洗掉了。因为这个时候,细小的碳粒已经牢牢的吸附在布的纤维上了,淀粉搓成的浆已经不能跟细小的碳粒粘在一起了。
毛笔书法入门的用墨技巧
一:浓淡墨的运用技巧
书条作品中的枯润、飞白等变化,如采用浓淡墨进行处理,有着奇异的艺术效果,而作品内容的意蕴也会得到拓展。
浓淡墨,就是利用水和墨不同的比例、利用水与墨在宣纸上聚散速度、着色度不同,使用一个笔划中或一个字一幅作品中出现过渡自然、浓淡相间的墨意。
浓淡墨的运用,关键在于蘸墨,其次在控制水量,三是及时进行吸墨吸水处理。蘸墨有二法。一是蘸水,后蘸墨,具体做法是让笔在笔洗中大至洗净,撇至五成湿,然后让笔锋一侧蘸墨,马上进行书写;二是先用笔蘸墨,然后快束蘸水,即刻书写。这种用墨法极象国画中浓淡墨的运用,所不同的是国画可以复笔,而书法绝不能复笔,必须是一挥而就,再就是运笔速度比较快,不容犹疑和迟滞。写时还须用旧宣纸和废宣纸及时吸干,以免出现“墨猪”。
二:墨底白字的效果取得
墨底白字在书法作品中已常被书家所喜用,因为这本身既有“拓味”又得帖的肌润。具体做法有二。一先用白矾水(按1∶8 左右的比例调成)写到生宣上,待其干透后,再用墨涂其背面,自然得到这种黑底白字的效果。二是用广告粉写到生宣上,再用墨涂前面,也可以得到相同效果。二者的区别在于:使用广告粉书写,由于干后粉末剥落,字面有残缺感,这对于追求古拙味当然有利,但在书写时由于水粉化散效果不如稀薄的矾水,所以字体显得较为干涩。总之各有千秋,书者可根据内容和艺术需要选择,另外,底面着墨时亦可调入色彩,以增加异味。
三:胶墨的运用
胶墨主要是用于淡墨创作中。有些作品,如想全部使用淡墨时,便可以使用胶墨法来取得色调比较一致的淡墨效果。上面曾说的浓淡墨法,只适合有浓淡变化的创作中,如果用于淡墨作品创作,恐有难处,因水太盛,不好控制,而且一些较细腻的笔道,淡墨不易表达。在这种情况下,可用较高级的胶水用水加以稀释,再调入适量的墨汁,这样,书写时便很少遇到使用水墨时笔划化开太快、难以控制的问题了。
四:宿墨的利用
宿墨的利用,有时可收到意外效果。墨洗中的一得阁的宿墨,墨与胶质及水三者呈分离状。撇开表而浮水后,可作大字,其水印干后有沉迹,似淡墨,呈环状。笔画中部,则可呈焦墨效果,宿墨色亚,也别有风味。
下一篇:制取墨的方法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拔刀相助
成语解释:拔刀帮助被欺侮的人;形容见义勇为。常与“路见不平”搭配使用。成语名字:拔刀相助 成语发音:bá dāo xiāng zhù 常用程度:常用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拔刀相济 见义勇为 反义词: 袖手旁观 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连环记》第四折:“连李肃也不忿其事,因此拔刀相助,得成大功。” 成语用法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仗义打抱不平 成语例句巴前算后
成语解释:思前想后,反复考虑。成语名字:巴前算后 成语发音:bā qián suàn hòu 常用程度:常用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思前想后 成语出处: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9卷:“劳生忧忧,巴前算后,每怀不足之心,空白了头,没用处,不如随缘度日的好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;指反复思考餐风宿草
成语解释: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。成语名字:餐风宿草 成语发音:cān fēng sù xuě 成语繁体:飱風宿艸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餐风宿露 成语出处:《古今小说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》:“木兰可怜父亲多病,扮女为勇,代父其役……餐风宿草,受了百般辛苦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野外生活财殚力竭
成语解释: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。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。成语名字:财殚力竭 成语发音:cái dān lì jié 成语繁体:財殫力竭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财竭力尽 财殚力尽 成语出处:《晋书 刘毅传》:“自桓玄以来,驱蹙残败,至乃男不被养,女无匹对,逃亡去就,不避幽深,自非财殚力竭,无以至此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生活困境 成语例句:自冯氏
站点信息
- 文章统计: 985 篇文章
- 微信公众号:扫描二维码,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