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鉴赏诗词 >
重修岳阳楼阅读
标签:郑民瞻
2020-03-20 15:54:06鉴赏诗词 157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重修岳阳楼
郑民瞻①
偏历江山祇此楼,名传自古又今修。
却观湘水浮新景,重对君山记旧游。
风月依然如放友,轩窗令复冠南州。
远迢张相滕侯迹,幸蹑前规壮胜游。
【注】①:郑民瞻,字叔严,一作叔岩。宋神宗元丰年间,代理岳州郡守。
1.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2分)( )
A.从诗体看,这是一首七言律诗,标题突出了诗歌中的主要事件。
B.诗歌首联入题,既表现了岳阳楼的历史名气,又点明重修之事。
C.诗的颔联写岳阳楼周围的山水,巧妙勾连了新时与旧日的观览
D.诗的颈联用了对偶,体现清风明月如旧友,新岳阳楼冠绝中原。
2.结合诗歌和课内外知识,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(2分)( )
A.尾联“张相滕侯”一句用典,用了唐代张说扩修岳阳楼和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旧事。
B.张说贬岳州,修楼以消愁;滕子京守巴陵,亦重修岳阳楼;郑民瞻与这二人情况相同。
C.除范仲淹作记,历代咏岳阳楼的诗文颇多,文以楼传,楼以文存,形成其独特文化价值。
D.名楼之气象,既来自楼阁周边的自然美景,又与历代州官的政绩,文人诗文的传诵有关。
答
1.D “冠绝中原”理解错误。南州,此处泛指南方地区。
2.B(“与这二人情况相同”推断没有根据。唐朝开元四年,中书令张说贬岳州,此时他已饱经风霜,年近半百,又被贬职,情绪十分低落,因此,他借扩修岳阳楼之名,以寄情消愁。宋朝滕子京庆历四年谪守巴陵,他励精图治,把巴陵治理得“政通人和,百废俱兴”,重修岳阳楼是其治理政绩的体现。公元1078年岳阳楼又遭大火,代理郡守郑民籍于1079年又重修岳阳楼,他作记并赋诗抒怀。)
郑民瞻①
偏历江山祇此楼,名传自古又今修。
却观湘水浮新景,重对君山记旧游。
风月依然如放友,轩窗令复冠南州。
远迢张相滕侯迹,幸蹑前规壮胜游。
【注】①:郑民瞻,字叔严,一作叔岩。宋神宗元丰年间,代理岳州郡守。
1.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2分)( )
A.从诗体看,这是一首七言律诗,标题突出了诗歌中的主要事件。
B.诗歌首联入题,既表现了岳阳楼的历史名气,又点明重修之事。
C.诗的颔联写岳阳楼周围的山水,巧妙勾连了新时与旧日的观览
D.诗的颈联用了对偶,体现清风明月如旧友,新岳阳楼冠绝中原。
2.结合诗歌和课内外知识,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(2分)( )
A.尾联“张相滕侯”一句用典,用了唐代张说扩修岳阳楼和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旧事。
B.张说贬岳州,修楼以消愁;滕子京守巴陵,亦重修岳阳楼;郑民瞻与这二人情况相同。
C.除范仲淹作记,历代咏岳阳楼的诗文颇多,文以楼传,楼以文存,形成其独特文化价值。
D.名楼之气象,既来自楼阁周边的自然美景,又与历代州官的政绩,文人诗文的传诵有关。
答
1.D “冠绝中原”理解错误。南州,此处泛指南方地区。
2.B(“与这二人情况相同”推断没有根据。唐朝开元四年,中书令张说贬岳州,此时他已饱经风霜,年近半百,又被贬职,情绪十分低落,因此,他借扩修岳阳楼之名,以寄情消愁。宋朝滕子京庆历四年谪守巴陵,他励精图治,把巴陵治理得“政通人和,百废俱兴”,重修岳阳楼是其治理政绩的体现。公元1078年岳阳楼又遭大火,代理郡守郑民籍于1079年又重修岳阳楼,他作记并赋诗抒怀。)
上一篇:蚕麦二首(其一)阅读
下一篇:谒李白墓阅读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才气超然
成语解释:超然:超出别人。才能气质超群出众成语名字:才气超然 成语发音:cái qì chāo rán 成语繁体:才氣超然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成语出处:宋·陆游《汉宫春》:“人误许,诗情将略,一时才气超然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夸奖等财殚力痡
成语解释:殚:竭尽;痡:过度疲劳。钱财枯竭,民力疲困成语名字:财殚力痡 成语发音:cái dān lì pū 成语繁体:財殫力痡 感情色彩:贬义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财竭力尽 反义词: 国富民强 成语出处:唐 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汉倾天下,财殚力痡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社会局面 成语例句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44回:“鏖斗历四五年,肝八字打开
成语解释:象“八”字那样,撇、捺向两边分开。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,却走歪门邪道。也形容门路很宽。成语名字:八字打开 成语发音:bā zì dǎ kāi 成语繁体:八字打開 常用程度:常用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开门见山 反义词: 云遮雾罩 成语出处:宋 朱熹《与刘子澄书》:“近日因看《大学》,见得此意甚分明。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,但人自不领会,却向外狂走耳。”安然如故
成语解释:还象原来那样安安稳稳。成语名字:安然如故 成语发音:ān rán rú gù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安然无恙 成语出处: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四折:“你只看这一个,那一个,都是为谁而卒?岂可我做儿的倒安然如故?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事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