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鉴赏诗词 >
临江仙阅读
标签:陈与义
2020-03-20 16:12:46鉴赏诗词 241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临江仙
陈与义①
高咏楚词酬午日②,天涯节序匆匆。榴花不似舞裙红。无人知此意,歌罢满帘风。
万事一身伤老矣,戎葵③凝笑墙东。酒杯深浅去年同。试浇桥下水,今夕到湘中。
注:①陈与义:北宋末南宋初的爱国词人。本词是作者在建炎三年避金兵流寓湖南,湖北一带,逢端午感怀而作。②午日:端午节。③戎葵:即蜀葵,夏日开花,有向阳特征。
1.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 词人在端午节这一特别的节日里,高歌《楚辞》,满帘生风,无人能理解他的心意。
B. 用鲜艳灿烂的榴花和鲜红的舞裙作比,回忆过去春风得意的情景,词人感慨良多。
C. 从高歌辞赋到酹酒江上,词人把情感倾注于对屈原高风亮节的深情怀念之中。
D. 词人流露出壮志难酬而壮心犹在的复杂情感,沉浸在悲凉,哀婉的情绪中难以自拔。
2. 下片“万事一身伤老矣”一句,与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中的“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”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?请简要分析。
答
1. D.“沉浸在悲凉、哀婉的情绪中难以自拔”错误。从对“天涯节序匆匆”的惋惜声中,从对“万事一身伤老矣”的浩叹中,从对“酒杯深浅去年同”的追忆里,可以领略到词人“隐然眉睫间”的豪放的悲壮情调。故选D。
2. ①“万事一身伤老矣”一句,直接抒情,抒发年华老去的慨叹和国家离乱、个人身世的无限怆恨,情感极为深沉。
②辛弃疾的“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”,用典故抒情,表达自己不服老、愿为国效力的情感,以及对奸佞误国的痛恨,情感悲愤难抑。
陈与义①
高咏楚词酬午日②,天涯节序匆匆。榴花不似舞裙红。无人知此意,歌罢满帘风。
万事一身伤老矣,戎葵③凝笑墙东。酒杯深浅去年同。试浇桥下水,今夕到湘中。
注:①陈与义:北宋末南宋初的爱国词人。本词是作者在建炎三年避金兵流寓湖南,湖北一带,逢端午感怀而作。②午日:端午节。③戎葵:即蜀葵,夏日开花,有向阳特征。
1.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 词人在端午节这一特别的节日里,高歌《楚辞》,满帘生风,无人能理解他的心意。
B. 用鲜艳灿烂的榴花和鲜红的舞裙作比,回忆过去春风得意的情景,词人感慨良多。
C. 从高歌辞赋到酹酒江上,词人把情感倾注于对屈原高风亮节的深情怀念之中。
D. 词人流露出壮志难酬而壮心犹在的复杂情感,沉浸在悲凉,哀婉的情绪中难以自拔。
2. 下片“万事一身伤老矣”一句,与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中的“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”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?请简要分析。
答
1. D.“沉浸在悲凉、哀婉的情绪中难以自拔”错误。从对“天涯节序匆匆”的惋惜声中,从对“万事一身伤老矣”的浩叹中,从对“酒杯深浅去年同”的追忆里,可以领略到词人“隐然眉睫间”的豪放的悲壮情调。故选D。
2. ①“万事一身伤老矣”一句,直接抒情,抒发年华老去的慨叹和国家离乱、个人身世的无限怆恨,情感极为深沉。
②辛弃疾的“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”,用典故抒情,表达自己不服老、愿为国效力的情感,以及对奸佞误国的痛恨,情感悲愤难抑。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安如泰山
成语解释:安:安稳;泰山:我国著名的高山;在山东省。像泰山一样稳固;形容事物十分稳固;不可动摇。成语名字:安如泰山 成语发音:ān rú tài shān 常用程度:常用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坚如磐石 反义词: 岌岌可危 危在旦夕 成语故事:安如泰山和天道酬勤成语出处:西汉 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变所欲为,易如反掌,安于泰山。” 成语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安然无恙
成语解释:安然:平安;恙:疾病;伤害;无恙:没有疾病、灾祸或事故。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。现泛指经过动乱或灾害而平安无事;没有受到损害。成语名字:安然无恙 成语发音:ān rán wú yàng 成语繁体:安然無恙 常用程度:常用 感情色彩:褒义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平安无事 安然无事 反义词: 九死一生 成语故事:安然无恙和高阳酒徒成语出处:明 冯梦龙《割席断交
管宁和华歆(xin)在年轻的时候,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。他俩成天形影不离,同桌吃饭、同榻读书、同床睡觉,相处得很和谐。 有一次,他俩一块儿去劳动,在菜地里锄草。两个人努力干着活,顾不得停下来休息,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。 只见管宁抬起锄头,一锄下去,"噹"一下,碰到了一个硬东西。管宁好生奇怪,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。黑黝黝的泥土中,有一个黄晚次鄂州阅读
晚次鄂州①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,犹是孤帆一日程。 估客昼眠知浪静,舟人夜语觉潮生。 三湘愁鬓逢秋色,万里归心对月明。 旧业已随征战尽,更堪江上鼓鼙声。 注:①鄂州:唐时属江南道,在今湖北鄂州市。安史之乱前期,诗人为避战乱浪迹天涯,这首诗是他在南行途中写的。 1.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 A.首联“见”字写出战乱漂泊中遥见汉阳城的喜悦,“犹是”突转,回归现实,写出仍
站点信息
- 文章统计: 985 篇文章
- 微信公众号:扫描二维码,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