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鉴赏诗词 >
晚次鄂州阅读
标签:卢纶
2020-03-20 16:14:54鉴赏诗词 34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晚次鄂州①
卢纶
云开远见汉阳城,犹是孤帆一日程。
估客昼眠知浪静,舟人夜语觉潮生。
三湘愁鬓逢秋色,万里归心对月明。
旧业已随征战尽,更堪江上鼓鼙声。
注:①鄂州:唐时属江南道,在今湖北鄂州市。安史之乱前期,诗人为避战乱浪迹天涯,这首诗是他在南行途中写的。
1.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首联“见”字写出战乱漂泊中遥见汉阳城的喜悦,“犹是”突转,回归现实,写出仍需启程出发的沉郁。
B.颔联简笔白描船中日常情景:同船商贾白日酣然入梦和夜晚船夫呼唤,透露出作者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。
C.颈联即景生情:时值寒秋,人往三湘走,心却驰回故乡。用一“逢”字,将愁情与秋色的凄凉联系起来。
D.本诗诗风淡雅直露,感情平易炽热,通过诗人的切身感受表现战乱,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。
2.试分析本诗尾联包含了怎样的感情?
答
1.D
2.家业已随着战乱丧失殆尽,哪能再忍受江上传来的军鼓声。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,对国事的忧虑,同时显示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
【解析】
1.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。
D.“本诗诗风淡雅直露”错误,本诗诗风含蓄并非直露。首联写“晚次鄂州”的心情,含蓄哀婉。次联写“晚次鄂州”的景况,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,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。三联写“晚次鄂州”的联想。末联写“晚次鄂州”的感慨,写诗人有家不可归,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。诗风淡雅含蓄,由于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现的,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。
故选D。
2.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。
“旧业已随征战尽,更堪江上鼓鼙声”,家乡旧业已经被战乱毁尽,哪堪再听见江上鼓角声声。
末联写“晚次鄂州”的感慨,写诗人有家不可归,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。最后二句,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:田园家计,事业功名,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,而烽火硝烟未灭,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,战鼓声声。写出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。
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,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,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,写出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。
诗的最后两句,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,抒发思乡之情,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。
卢纶
云开远见汉阳城,犹是孤帆一日程。
估客昼眠知浪静,舟人夜语觉潮生。
三湘愁鬓逢秋色,万里归心对月明。
旧业已随征战尽,更堪江上鼓鼙声。
注:①鄂州:唐时属江南道,在今湖北鄂州市。安史之乱前期,诗人为避战乱浪迹天涯,这首诗是他在南行途中写的。
1.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首联“见”字写出战乱漂泊中遥见汉阳城的喜悦,“犹是”突转,回归现实,写出仍需启程出发的沉郁。
B.颔联简笔白描船中日常情景:同船商贾白日酣然入梦和夜晚船夫呼唤,透露出作者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。
C.颈联即景生情:时值寒秋,人往三湘走,心却驰回故乡。用一“逢”字,将愁情与秋色的凄凉联系起来。
D.本诗诗风淡雅直露,感情平易炽热,通过诗人的切身感受表现战乱,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。
2.试分析本诗尾联包含了怎样的感情?
答
1.D
2.家业已随着战乱丧失殆尽,哪能再忍受江上传来的军鼓声。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,对国事的忧虑,同时显示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
【解析】
1.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。
D.“本诗诗风淡雅直露”错误,本诗诗风含蓄并非直露。首联写“晚次鄂州”的心情,含蓄哀婉。次联写“晚次鄂州”的景况,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,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。三联写“晚次鄂州”的联想。末联写“晚次鄂州”的感慨,写诗人有家不可归,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。诗风淡雅含蓄,由于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现的,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。
故选D。
2.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。
“旧业已随征战尽,更堪江上鼓鼙声”,家乡旧业已经被战乱毁尽,哪堪再听见江上鼓角声声。
末联写“晚次鄂州”的感慨,写诗人有家不可归,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。最后二句,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:田园家计,事业功名,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,而烽火硝烟未灭,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,战鼓声声。写出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。
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,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,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,写出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。
诗的最后两句,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,抒发思乡之情,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。
下一篇:临江仙阅读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安若泰山
成语解释:形容极其平安稳固。同“安如泰山”。成语名字:安若泰山 成语发音:ān ruò tài shān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安如泰山 反义词: 岌岌可危 成语出处:《南史 梁纪下论》:“自谓安若泰山,算无遗策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例句:〖示例〗夜宿丈人之馆,安若泰山。 ★宋 周密《齐东野语》卷十七哀毁瘠立
成语解释:形容因居亲丧悲损其身,瘦瘠如骨骸支立成语名字:哀毁瘠立 成语发音:āi huǐ jī lì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哀毁骨立 反义词: 哀而不伤 成语出处:唐 张鷟《朝野佥载 补辑》:“(崔浑)丁母艰,勺饮不入口,哀毁瘠立。” 成语用法:复句式;作主语、分句;形容丧亲之悲痛 成语例句:现在丧亲不会像古代那样哀毁瘠立了残民害物
成语解释:残:伤害。摧残百姓,损害财物成语名字:残民害物 成语发音:cán mín hài wù 成语繁体:殘民害物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病民害物 成语出处:宋 辛弃疾《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》:“州以趣办财赋为急,县有残民害物之罪,而吏不敢问。” 成语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;指摧残民众干坏事 成语例句:而上之所用者,莫非残民害物之人矣。★清·黄宗羲《诸班门弄斧的近义词
近义词 布鼓雷门、贻笑大方 班门弄斧解释 释义:在鲁班、匠石的门前舞弄大斧。 古义:类似于“关公面前耍大刀”,形容不自量力地炫耀本领。 今义:一是表示自谦,二是鼓励人们展现自己的才华,敢于挑战权威。 出处:唐·柳宗元《王氏伯仲唱和诗序》:“操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