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文言文 >
鲁人徙越
2020-03-21 11:23:54文言文 100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【原文】
鲁人身善织屦(jù),妻善织缟〈gǎo〉,而欲徙〈xǐ〉于越。或谓之曰:“子必穷矣。”鲁人曰:“何也?”曰:“屦为履之也,而越人跣〈xiǎn〉行;缟为冠之也,而越人被(pī)发。以子之所长,游于不用之国,欲使无穷,其可得乎?”鲁人对曰:“夫不用之国,可引而用之,其用益广,奈何穷也?”
【注释】
1 作者:韩非,战国哲学家、思想家,政论家和散文家,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。
2 选自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。
3 善:擅长,善于
4 身:自己,本人。
5 屦:用麻,葛等制成的鞋
6 缟:古代的一种白绢,周人用缟做帽子。
7 履:鞋,这里用作动词,穿鞋。
8 徙:迁徙,搬家。
9 于:到(介词)(表示方向)
10 或:有的人。
11跣行:赤脚走路,跣,赤脚。
12 为:是。
13 被(pī)发:被,通“披”;披头散发 。
14 其:作副词用,同“岂”,难道。
15 冠:帽子。
16 以:凭借,依靠,用。
17 子:您。
18 长:擅长(此处是“所”字结构,后接动词,构成名词性结构)
19 无:不 。
20游:游历
21穷:走投无路
22引:引进
23用:使用(它们)
24其:它们的用处
25越:春秋时越国,今浙江一带
【翻译】
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,妻子擅长编织白绢,但是想搬到越国去。有人对他说:“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。”鲁国人问:“为什么呢?”这个人回答说:“麻鞋是为了(人们)穿它(来走路的),但是越国人光脚走路;白绢(做成帽子)是为了(人们)戴它,但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。凭借你们的专长,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,要想不穷困,怎么可能?” 。鲁国人就反问他说:“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,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,它们的用途的更广泛,我们怎么会贫穷呢?”
鲁人徙越
原文
鲁人身善织屦(jù),妻善织缟〈gǎo〉,而欲徙〈xǐ〉于越。或谓之曰:“子必穷矣。”鲁人曰:“何也?”曰:“屦为履之也,而越人跣〈xiǎn〉行;缟为冠之也,而越人被(pī)发。以子之所长,游于不用之国,欲使无穷,其可得乎?”鲁人对曰:夫不用之国,可引而用之,其用益广,奈何穷也?”
(选自《韩非子•说林上》)
注释
1. 作者:韩非,战国哲学家、思想家,政论家和散文家,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。
2. 选自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。
3. 善:擅长,善于
4. 身:自己,本人。
5. 屦:用麻,葛等制成的鞋
6. 缟:古代的一种白绢,周人用缟做帽子。
7. 履:鞋,这里用作动词,穿鞋。
8. 徙:迁徙,搬家。
9. 于:到(介词)(表示方向)
10. 或:有的人。
11.跣行:赤脚走路,跣,赤脚。
12. 为:是。
13. 被(pī)发:被,通“披”;披头散发 。
14. 其:作副词用,同“岂”,难道。
《鲁人徙越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与道理《鲁人徙越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与道理15. 冠:帽子。
16. 以:凭借,依靠,用。
17. 子:您。
18. 长:擅长(此处是“所”字结构,后接动词,构成名词性结构)
19. 无:不 。
20.游:游历
21.穷:走投无路
22.引:引进
23.用:使用(它们)
24.其:它们的用处
25.越:春秋时越国,今浙江一带
译文
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,妻子擅长编织白绢,但是想搬到越国去。有人对他说:“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。”鲁国人问:“为什么呢?”这个人回答说:“麻鞋是为了(人们)穿它(来走路的),但是越国人光脚走路;白绢(做成帽子)是为了(人们)戴它,但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。凭借你们的专长,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,要想不穷困,怎么可能?” 。鲁国人就反问他说:“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,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,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,我们怎么会受穷呢?”
【阅读训练】
1.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。
①鲁人身善织履( ) ②或谓之曰( )
③履为履之也( ) ④而越人被发( )
⑤以子之所长( ) ( )
2.翻译下面这个句子。
鲁人身善织履,妻善织缟,而欲徙于越。
3.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。
4.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?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。
5.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?
【参考答案】
1.①自己 ②有的人 ③穿 ④但是,表示转折 ⑤凭、用
2.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,妻子擅长编织白绢,但是想搬到越国去。
3.履为履之也,而越人跣行
4.本题答案较为开放。如:
①不可徙。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,越国人不穿鞋,不戴帽,如果徙越,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,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。
②可徙。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,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,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,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。
《鲁人徙越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与道理古诗词鉴赏5.(1)凡做一事,制定行动计划,必须先做调查研究,从实际出发,万不可纯凭主观,心血来潮,莽撞从事。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。(做事要切合实际,实是求是,人实际出发,分析客观条件,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。)
(2)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,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、不同方面进行思维,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,这样才会创新,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。
道理
1.做事要从多方面去考虑,若永远循规蹈矩,就不会有创新。
2.凡做一事,制定行动计划,必须先做调查研究,从实际出发,万不可纯凭主观,心血来潮,莽撞从事。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。
3.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调查研究,分析客观事实,使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专长适合客观实际的需要;否则,弃己之所长,就会把事情办糟或者遭受“所长无所用”的困苦。
4.任何技术,如果没有社会需要,就会失去它的价值。
5.只凭才能和主观上的愿望、热情,而不顾客观条件是不行的,必须是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专长适合实际需要,依据客观可能条件来制定计划、安排工作。
【原文】
鲁人徙越
鲁人身善织屦①,妻善织缟②,而欲徙于越。或谓之曰:“子必穷矣。”鲁人曰:“何也?”曰:“屦为履之也,而越人跣行;缟为冠之也,而越人被发。以子之所长,游与不用之国,欲使无穷,其可得乎?”
(选自《韩非子•说林上》)
【注释】
① :古时用麻葛等织成的草鞋。②缟(gǎo):古代的一种白绢。
【翻译】
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,妻子擅长编织帽子,于是想搬到越国去。有人对他说:“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。”那鲁国人问:“为什么呢?”这个人回答说:“做鞋是为了给人穿的呀,但是越国人却习惯于光脚走路;织白绸子是做帽子用的,但是越国人喜欢披散着头发。凭借你们的专长,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,要想不穷困,哪能办得到呢?” 。鲁国人就反问他说:“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,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,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,我们怎么会受穷呢?”
【练习】
1.解释文中加点的字:
(1)身( )(2)善( )
(3)或( )(4)穷( )
(5)其( )
2.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。
屦为履之也,而越人跣行;缟为冠之也,而越人被发
3.这则短文说明一个什么道理?
【答案】
1.(1)自己
(2)擅长
(3)有人
(4)穷困
(5)怎么
2.草鞋是为了用来穿的,可越国人光着脚走路;白绢是为了用来束发的,可越国人披着头发(不束)。
3.说明: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必须先做调查研究,从实际出发,千万不可以凭主观臆断,心血来潮,莽撞行事。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音符的五线谱
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。五线谱的五条线和由五条线所形成的间,都自下而上计算的。假使音乐作品是写在数行五线谱上,那么,这数行五线谱还要用连谱号连结起来。 连谱号包括起线(连结数行五线谱的垂直线)和括线(连结数行五线谱的括弧)两个组成部分。括线分花的和直的两种。花括线为钢琴、风琴、手风琴、竖琴、扬琴、琵琶等乐器记谱使用。直括线为合奏、合唱、乐队记谱用。在总谱挨肩并足
成语解释:形容人群拥挤。成语名字:挨肩并足 成语发音:āi jiān bìng zú 成语繁体:挨肩並足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挨肩擦背 挨肩叠背 成语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那山中远近人家,都晓得高家新女婿才貌双全,竞来观看,挨肩并足,如看神会故事的一般热闹。” 成语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;形容人多拥挤 成语例句:操场上,同大奸极恶
成语解释:指极为奸诈且作恶多端的坏人成语名字:大奸极恶 成语发音:dà jiān jí è 常用程度:常用 感情色彩:贬义 产生年代:近代 近义词: 大奸大恶 成语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79回:“而大奸极恶之人行事背理,亦不消说得。” 成语用法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坏人大功毕成
成语解释:指大工程或大任务宣告完成。同“大功告成”。成语名字:大功毕成 成语发音:dà gōng bì chéng 成语繁体:大功畢成 常用程度:常用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大功告成 反义词: 功败垂成 成语故事:大功毕成成语故事成语出处:《汉书 王莽传上》:“诸生、庶民大和会,十万众并集,平作二旬,大功毕成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顺利完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