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成语 >
拔山扛鼎
标签:B
2020-03-28 15:03:40成语 50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成语解释:拔:拔起来。扛:两手举起。鼎: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;多为青铜铸造而成;是非常重的器物。拔起大山;举起鼎。形容力大无比。成语名字:拔山扛鼎
成语发音:bá shān gāng dǐng
成语繁体:拔山摃鼎
常用程度:常用
产生年代:古代
近义词: 拔山盖世 拔山举鼎
反义词: 软弱无力
成语故事:拔山扛鼎的成语故事成语出处: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籍长八尺余,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”又:“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’”
成语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形容力气极大
成语例句:汉祖入关破秦而楚后之拔山扛鼎,力大过人。(宋 邵雍《皇极经世绪言》第二卷)
成语发音:bá shān gāng dǐng
成语繁体:拔山摃鼎
常用程度:常用
产生年代:古代
近义词: 拔山盖世 拔山举鼎
反义词: 软弱无力
成语故事:拔山扛鼎的成语故事成语出处: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籍长八尺余,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”又:“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’”
成语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形容力气极大
成语例句:汉祖入关破秦而楚后之拔山扛鼎,力大过人。(宋 邵雍《皇极经世绪言》第二卷)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八方支援
成语解释:形容各方面都支持、援助。成语名字:八方支援 成语发音:bā fāng zhī yuán 常用程度:常用 产生年代:当代 成语出处:刘白羽《第二个太阳》第12章:“我又不会撒豆成兵,还不是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。” 成语用法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各方面都支援 成语例句: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史记循吏列传原文
太史公曰:法令所以导民也,刑罚所以禁奸也。文武不备,良民惧然身修者,官未曾乱也。奉职循理,亦可以为治,何必威严哉? 孙叔敖者,楚之处士也。虞丘相进之於楚庄王,以自代也。三月为楚相,施教导民,上下和合,世俗盛美,政缓禁止,吏无奸邪,盗贼不起。秋冬则劝民山采,春夏以水,各得其所便,民皆乐其生。 庄王以为币轻,更以小为大,百姓不便,皆去其业。市令言之相餐风吸露
成语解释:餐:吃;露:露水。吃的是风,喝的是露水。形容超脱的生活成语名字:餐风吸露 成语发音:cān fēng xī lù 成语繁体:飱風吸露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餐葩饮露 成语出处: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意传飞稿》:“武陵津傍,藐姑山上,餐风吸露乘云,那许尘眸相通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野外生活等跋履山川
成语解释: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成语名字:跋履山川 成语发音:bá lǚ shān chuān 常用程度:常用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跋山涉水 成语出处:《左传 成公十三年》:“文公躬擐甲胄,,逾越险阻,征东之诸之侯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指长途旅行 成语例句:夫齐之去周二千余里,而使其已化之骨,跋履山川,触冒寒暑,自东徂西,以葬于封守之外,于死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