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成语 >
拔十得五
标签:B
2020-03-28 15:05:08成语 83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成语解释:想选拔十个,结果只选得五个。指选拔人才不容易。成语名字:拔十得五
成语发音:bá shí dé wǔ
产生年代:古代
反义词: 拔十失五
成语出处:《新唐书 张九龄传》:“夫吏部尚书、侍郎,以贤而授者也,岂不能知人?如知之难,拔十得五,斯可矣。”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人才选拔
成语例句:夫吏部尚书、侍郎,以贤而授者也,岂不能知人?如知之难,拔十得五,斯可矣。(《新唐书 张九龄传》)
成语发音:bá shí dé wǔ
产生年代:古代
反义词: 拔十失五
成语出处:《新唐书 张九龄传》:“夫吏部尚书、侍郎,以贤而授者也,岂不能知人?如知之难,拔十得五,斯可矣。”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人才选拔
成语例句:夫吏部尚书、侍郎,以贤而授者也,岂不能知人?如知之难,拔十得五,斯可矣。(《新唐书 张九龄传》)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孙子兵法-作战第二
原文:作战第二 孙子曰: 凡用兵之法,驰车千驷,革车千乘,带甲十万,千里馈粮。则内外之费,宾客之用,胶漆之材,车甲之奉,日费千金,然后十万之师举矣。 其用战也,胜久则钝兵挫锐,攻城则力屈,久暴师则国用不足。夫钝兵挫锐,屈力殚货,则诸侯乘其弊而起,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。故兵闻拙速,未睹巧之久也。夫兵久而国利者,未之有也。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,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。 善用兵者,役才大心细
成语解释:才:才能。才能很高,思考细密成语名字:才大心细 成语发音:cái dà xīn xì 成语繁体:才大心細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当代 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10回:“加写‘才大心细,能负责任’两考语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为人安贫守道
成语解释:道:主张、学说。安于贫穷,恪守信仰成语名字:安贫守道 成语发音:ān pín shǒu dào 成语繁体:安貧守道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安贫乐道 成语出处:宋 苏轼《荐布衣陈师道状》:“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,度越流辈,安贫守道。” 成语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安于贫穷不愿改变 成语例句:由张东白之事观之,非平日安贫守道之意2013年高考化学试卷(大纲版)(解析卷)
内容加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