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寓言 >
假秀才招打
标签:真伪篇
2005-03-14 08:48:27寓言 101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有一户有钱的人家,生了个儿子,从小没读什么书,骨子里粗俗不堪,却偏偏爱装成个文人雅士。
一次,这人要到衙门去递状子,以便追回人家欠他的债务。他心想,如果县官看自己是个知书达理的人,肯定会站在自己这一边,打赢官司就会容易多了。于是他对县官谎称自己是秀才。
县官见他跪在地上,仔仔细细地打量了好久,心中疑云顿生。县宫想:这个人獐头鼠目,形象猥琐,言语也粗俗得很,哪里像个秀才呢?接着又转念一想:人家都说"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",我也不能妄下判断。对了,我来考他一考吧,看他是否货真价实。
主意打定,县官便开口问他说:"既然你是秀才,那你且先说说'桓公杀子纠'这一章应该怎么讲?"这个人哪里知道县官是在考他《论语》里的句子呢,一听这话,大惊失色,浑身吓得直抖,心想:完了,出了人命案子了,老爷怎么偏偏问我呢?难道是怀疑我跟这桩命案有什么牵连吗?于是他磕头如捣蒜,连声大叫道:"青天大老爷,我冤枉啊,小人确实不知道其中的实情啊,老爷明察!"县官听了,又好气又好笑,低声自语道:"果然是个冒牌货,竟敢骗到我的头上来了!"接着就命令手下的衙役把这人按倒在地,重打20大板,直打得他皮开肉绽,哭爹叫娘。
这人一瘸一拐地出了衙门,对他的仆人说:"这位县官太不讲理了,硬说我阿公打死了翁小九,把我打了20大板。"仆人问明是怎么回事后,就对他说:"这是书上的话呀,你姑且答应他,说你略知一二不就应付过去了吗?"这人一听,赶紧拼命摇头说:"哎呀呀,你可别再害我了,我连叫不知情都还被他打了20大板,如果说知道,那岂不是要抓我去偿命吗?"
所以说,该是什么就是什么,像这样假充内行,到处招摇撞骗的人,一遇到动真格的场合,没有不露馅出丑的。
一次,这人要到衙门去递状子,以便追回人家欠他的债务。他心想,如果县官看自己是个知书达理的人,肯定会站在自己这一边,打赢官司就会容易多了。于是他对县官谎称自己是秀才。
县官见他跪在地上,仔仔细细地打量了好久,心中疑云顿生。县宫想:这个人獐头鼠目,形象猥琐,言语也粗俗得很,哪里像个秀才呢?接着又转念一想:人家都说"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",我也不能妄下判断。对了,我来考他一考吧,看他是否货真价实。
主意打定,县官便开口问他说:"既然你是秀才,那你且先说说'桓公杀子纠'这一章应该怎么讲?"这个人哪里知道县官是在考他《论语》里的句子呢,一听这话,大惊失色,浑身吓得直抖,心想:完了,出了人命案子了,老爷怎么偏偏问我呢?难道是怀疑我跟这桩命案有什么牵连吗?于是他磕头如捣蒜,连声大叫道:"青天大老爷,我冤枉啊,小人确实不知道其中的实情啊,老爷明察!"县官听了,又好气又好笑,低声自语道:"果然是个冒牌货,竟敢骗到我的头上来了!"接着就命令手下的衙役把这人按倒在地,重打20大板,直打得他皮开肉绽,哭爹叫娘。
这人一瘸一拐地出了衙门,对他的仆人说:"这位县官太不讲理了,硬说我阿公打死了翁小九,把我打了20大板。"仆人问明是怎么回事后,就对他说:"这是书上的话呀,你姑且答应他,说你略知一二不就应付过去了吗?"这人一听,赶紧拼命摇头说:"哎呀呀,你可别再害我了,我连叫不知情都还被他打了20大板,如果说知道,那岂不是要抓我去偿命吗?"
所以说,该是什么就是什么,像这样假充内行,到处招摇撞骗的人,一遇到动真格的场合,没有不露馅出丑的。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安忍无亲
成语解释: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,因而无所谓亲人。成语名字:安忍无亲 成语发音:ān rěn wú qīn 成语繁体:安忍無親 感情色彩:贬义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六亲不认 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四年》:“夫州吁阻兵而安忍。阻兵无众,安忍无亲。众叛亲离,难以济矣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人残忍 成语例句:李世绩之安忍无亲也,置父于窦建德之刃下而安若泰山
成语解释:形容极其平安稳固。同“安如泰山”。成语名字:安若泰山 成语发音:ān ruò tài shān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安如泰山 反义词: 岌岌可危 成语出处:《南史 梁纪下论》:“自谓安若泰山,算无遗策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例句:〖示例〗夜宿丈人之馆,安若泰山。 ★宋 周密《齐东野语》卷十七郑燮《咏芭蕉》杜甫《咏春笋》阅读
咏芭蕉 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,一叶才舒一叶生。 自是相思抽不尽,却教风雨怨秋声。 咏春笋 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,柴门密掩断人行。 会须上番①看成竹,客至从嗔不出迎。 【注】①上番:初番,头回。多指植物初生。 1.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,不恰当的一项是( )(3分) A.郑诗前两句,以拟人的手法,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、生长不息的情状,为后文的抒情作好了铺垫。 B.郑诗第三句,触安身之地
成语解释:存身的地方。批在某地居住、生活,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。成语名字:安身之地 成语发音:ān shēn zhī dì 常用程度:常用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安身之处 立足之地 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0回:“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,可乘此机会,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,庶可拒曹操也。” 成语用法:作宾语;指栖身的地方 成语例句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28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