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古人列传 >
孙子兵法-始计篇
标签:孙子兵法
2020-03-19 23:25:59古人列传 18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孙子曰: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
故经之以五事,校之以计而索其情:一曰道,二曰天,三曰地,四曰将,五曰法。道者,令民与上同意也,故可以与之死,可以与之生,而不畏危。天者,阴阳、寒暑、时制也。地者,远近、险易、广狭、死生也。将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也。法者,曲制、官道、主用也。凡此五者,将莫不闻,知之者胜,不知者不胜。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,曰:主孰有道?将孰有能?天地孰得?法令孰行?兵众孰强?士卒孰练?赏罚孰明?吾以此知胜负矣。
将听吾计,用之必胜,留之;将不听吾计,用之必败,去之。
计利以听,乃为之势,以佐其外。势者,因利而制权也。兵者,诡道也。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;利而诱之,乱而取之,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,怒而挠之,卑而骄之,佚而劳之,亲而离之。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。
夫未战而庙算胜者,得算多也;未战而庙算不胜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胜,少算不胜,而况于无算乎!吾以此观之,胜负见矣。
译文
孙子说:战争是国家的大事,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,国家的存亡,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。
因此,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,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:一是政治,二是天时,三是地势,四是将领,五是制度。政治,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,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,不存二心。天时,就是指昼夜、晴雨、寒冷、炎热、季节气候的变化。地势,就是指高陵洼地、路途远近、险隘平坦、进退方便等条件。将领,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、诚信、仁爱、勇猛、严明等素质。制度,就是军制、军法、军需的制定和管理。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,将领都不能不知。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,相反就会作战失败。此外,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,即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?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?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?哪一方军纪严明?哪一方兵力强大?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?哪一方赏罚分明?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。
若听从我的意见,用兵作战就会取胜,我就留下来;若是不从,打仗就会失败,我将会离开这里。
我的军事思想您认为能够接受,再从外交上造成大好形势作为辅助条件,就掌握了主动权。所谓态势,即是凭借有利的情况,以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。
战争,本来是一种诡诈之术。所以,能战而示之软弱;要打,装作退却;要攻近处,装作攻击远处;要想远袭,又装作近攻;敌人贪利,就用小利引诱;敌人混乱就要攻取;敌人力量充实,就要防备;敌人兵强卒锐,就避其锋头;敌人气势汹汹,就设法扰乱它;敌人谦卑就要使之骄横;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;敌人内部和睦,就要离间他们。总之,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攻击,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。这是指挥家制胜的秘诀,不可预先讲明。 未战之前就能预料取胜的,是因为筹划周密,条件充分;未开战而估计取胜把握小,是具备取胜的条件少。条件充分的取胜就大,准备不充分的就会失败。何况一点条件也不具备的呢!我根据这些来观察战争,胜败也就清楚了。
注释
兵:兵士、兵器、军队、军事,此指军事。
地:引申为领域。
道:道理,这里指的根本道理。
察:观察、了解、考察,这里指考察。
经:经度,引申为分析、研究。
校:作动词,较量、比较。
道:道理,道路。这里可引申为治国的路线或方针政策。
阴阳:我国古代一对概括宇宙万象万物内在基本矛盾的范畴。这里是从气象和天象上讲,指天气晴雨,天象昼夜的变化。
曲制:曲,指古代军队编制较小的单位,曲制即军队的编制。
官道:官,指军队中的各级指挥员,官道即指对军队各级将领的职责划分和管理形式、管理制度。
主用:主,主持,这里可解释为掌管。用,费用,这里指军队的物资费用。主用,就是指对军队后勤军需的管理。
强:强壮,这里指士兵体质强壮。
练:训练,这里指军士训练有素。
将:这里作时间副词,可引申为衡量。
计利以听:计,计较,这里引申为衡量。计利,就是指权衡利益。听,听从。
乃为之势:势,这里指形势、情势。
以佐其外:佐,辅佐,引申为有助于。其,指示代词,这里指实现战略或战役目标的计划。外,指外部环境或客观环境。
诡道也:诡,欺诈。道,这里作途径解,引申为方法、计谋。诡道,指欺诈的方法和计谋。
实而备之:实,实力。这里指敌军充实雄厚。备,准备。
怒而挠之:挠,挑逗。
庙,庙算,指庙堂上的计划与谋划。
故经之以五事,校之以计而索其情:一曰道,二曰天,三曰地,四曰将,五曰法。道者,令民与上同意也,故可以与之死,可以与之生,而不畏危。天者,阴阳、寒暑、时制也。地者,远近、险易、广狭、死生也。将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也。法者,曲制、官道、主用也。凡此五者,将莫不闻,知之者胜,不知者不胜。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,曰:主孰有道?将孰有能?天地孰得?法令孰行?兵众孰强?士卒孰练?赏罚孰明?吾以此知胜负矣。
将听吾计,用之必胜,留之;将不听吾计,用之必败,去之。
计利以听,乃为之势,以佐其外。势者,因利而制权也。兵者,诡道也。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;利而诱之,乱而取之,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,怒而挠之,卑而骄之,佚而劳之,亲而离之。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。
夫未战而庙算胜者,得算多也;未战而庙算不胜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胜,少算不胜,而况于无算乎!吾以此观之,胜负见矣。
译文
孙子说:战争是国家的大事,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,国家的存亡,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。
因此,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,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:一是政治,二是天时,三是地势,四是将领,五是制度。政治,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,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,不存二心。天时,就是指昼夜、晴雨、寒冷、炎热、季节气候的变化。地势,就是指高陵洼地、路途远近、险隘平坦、进退方便等条件。将领,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、诚信、仁爱、勇猛、严明等素质。制度,就是军制、军法、军需的制定和管理。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,将领都不能不知。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,相反就会作战失败。此外,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,即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?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?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?哪一方军纪严明?哪一方兵力强大?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?哪一方赏罚分明?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。
若听从我的意见,用兵作战就会取胜,我就留下来;若是不从,打仗就会失败,我将会离开这里。
我的军事思想您认为能够接受,再从外交上造成大好形势作为辅助条件,就掌握了主动权。所谓态势,即是凭借有利的情况,以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。
战争,本来是一种诡诈之术。所以,能战而示之软弱;要打,装作退却;要攻近处,装作攻击远处;要想远袭,又装作近攻;敌人贪利,就用小利引诱;敌人混乱就要攻取;敌人力量充实,就要防备;敌人兵强卒锐,就避其锋头;敌人气势汹汹,就设法扰乱它;敌人谦卑就要使之骄横;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;敌人内部和睦,就要离间他们。总之,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攻击,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。这是指挥家制胜的秘诀,不可预先讲明。 未战之前就能预料取胜的,是因为筹划周密,条件充分;未开战而估计取胜把握小,是具备取胜的条件少。条件充分的取胜就大,准备不充分的就会失败。何况一点条件也不具备的呢!我根据这些来观察战争,胜败也就清楚了。
注释
兵:兵士、兵器、军队、军事,此指军事。
地:引申为领域。
道:道理,这里指的根本道理。
察:观察、了解、考察,这里指考察。
经:经度,引申为分析、研究。
校:作动词,较量、比较。
道:道理,道路。这里可引申为治国的路线或方针政策。
阴阳:我国古代一对概括宇宙万象万物内在基本矛盾的范畴。这里是从气象和天象上讲,指天气晴雨,天象昼夜的变化。
曲制:曲,指古代军队编制较小的单位,曲制即军队的编制。
官道:官,指军队中的各级指挥员,官道即指对军队各级将领的职责划分和管理形式、管理制度。
主用:主,主持,这里可解释为掌管。用,费用,这里指军队的物资费用。主用,就是指对军队后勤军需的管理。
强:强壮,这里指士兵体质强壮。
练:训练,这里指军士训练有素。
将:这里作时间副词,可引申为衡量。
计利以听:计,计较,这里引申为衡量。计利,就是指权衡利益。听,听从。
乃为之势:势,这里指形势、情势。
以佐其外:佐,辅佐,引申为有助于。其,指示代词,这里指实现战略或战役目标的计划。外,指外部环境或客观环境。
诡道也:诡,欺诈。道,这里作途径解,引申为方法、计谋。诡道,指欺诈的方法和计谋。
实而备之:实,实力。这里指敌军充实雄厚。备,准备。
怒而挠之:挠,挑逗。
庙,庙算,指庙堂上的计划与谋划。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答问如流
成语解释:答:回答。形容答对流畅成语名字:答问如流 成语发音:dá wèn rú liú 成语繁体:答問如流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对答如流 反义词: 结结巴巴 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6回:“此时秦宓语言清朗,答问如流,满座皆惊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;指人机灵爱憎分明
成语解释:憎:恨。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。成语名字:爱憎分明 成语发音:ài zēng fēn míng 成语繁体:愛憎分明 常用程度:常用 产生年代:当代 近义词: 泾渭分明 旗帜鲜明 反义词: 暧昧不明 爱憎无常 成语出处:续范亭《延安五老》诗:“爱憎分明是本色,疾恶如仇不宽恕。” 成语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,表示对人和物喜爱与厌 成语哀声叹气
成语解释:指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叹息成语名字:哀声叹气 成语发音:āi shēng tàn qì 成语繁体:哀聲嘆氣 常用程度:常用 感情色彩:贬义 产生年代:近代 近义词: 咳声叹气 反义词: 喜气洋洋 眉开眼笑 成语出处: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8卷:“终日他没心没想,哀声叹气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叹息 成语例句:金玉舟《赵匡胤》《【正宫】醉太平》《柳梢青·西湖》阅读
【正宫】醉太平 (元)曾瑞 相邀士夫,笑引奚奴。涌金门外过西湖,写新诗吊古。苏堤堤上寻芳树,断桥桥畔沽醽醁,孤山山下醉林逋。洒梨花暮雨。 柳梢青·西湖 水月光中,烟霞影里,涌出楼台。空外笙箫,云间笑语,人在蓬莱。天香暗逐风回。正十里、荷花盛开。买个扁舟,山南游遍,山北归来。 1.“醉太平”是________;“柳梢青”是________。 2.比较这两篇,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(&nb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