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鉴赏诗词 >
(宋)杨亿
标签:南朝
2020-03-20 15:03:36鉴赏诗词 68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南朝①
(宋)杨亿
五鼓端门漏滴稀,夜签声断翠华飞。
繁星晓埭②闻鸡度,细雨春场射雉归。
步试金莲波溅袜,歌翻玉树涕沾衣。
龙盘王气终三百,犹得澄澜对敞扉。
注]①写作此诗时,宋朝刚刚和辽国订立了屈辱的“澶渊之盟”。同时宋真宗崇尚浮华、沉湎女色,又正准备东封泰山的大典。②埭,堤坝。这里指玄武湖北堤,又名“鸡鸣埭”。
1.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首联展现了这样一番景象:五更时节,宫殿正门报的鼓声响了。此时,宫女们就要起来梳妆。不一会儿,插有翠华旗的车驾,后面载着许多随从、宫女,便从宫中出发了。
B.首联中“夜签声断”使用陈文帝的典故,陈文帝让人将告时更签用力投于石阶,出响亮的声音,以使自己惊醒。这里体现南朝帝王的自强不息。
C.颈联上句化用曹植《洛神赋》中“凌波微步,罗袜生尘”二语,形容妃子姿态轻轻柔,宛若神仙。这里也侧面体现南朝帝王沉湎酒色。
D.颈联下句中“玉树”出自陈后主的词“玉树后庭花,花开不复久”。“涕沾衣”暗含了作者对南朝衰亡的悲伤情绪。
2.“龙盘王气终三百,犹得澄澜对敞扉”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丰富的感情的,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。
答
1.B“这里体现南朝帝王的自强不息”分析错误,“夜签”使用的是陈文帝的典故,而“声断”则喻指这种行为已经见远了,表达出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。
2.(1)用典(化用),用庾信《哀江南赋》“江表王气,终于三百年”,表达对南朝王气最终由于帝王的骄奢淫逸而消散无踪的悲叹;(2)以景结情。结句用澄澈的江水表达诗人对自然永恒,人事代谢的历史兴亡之感;(3)借古讽今。借南朝灭亡讽谏当朝统治者汲取南朝教训,不要蹈南朝覆辙。
(宋)杨亿
五鼓端门漏滴稀,夜签声断翠华飞。
繁星晓埭②闻鸡度,细雨春场射雉归。
步试金莲波溅袜,歌翻玉树涕沾衣。
龙盘王气终三百,犹得澄澜对敞扉。
注]①写作此诗时,宋朝刚刚和辽国订立了屈辱的“澶渊之盟”。同时宋真宗崇尚浮华、沉湎女色,又正准备东封泰山的大典。②埭,堤坝。这里指玄武湖北堤,又名“鸡鸣埭”。
1.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首联展现了这样一番景象:五更时节,宫殿正门报的鼓声响了。此时,宫女们就要起来梳妆。不一会儿,插有翠华旗的车驾,后面载着许多随从、宫女,便从宫中出发了。
B.首联中“夜签声断”使用陈文帝的典故,陈文帝让人将告时更签用力投于石阶,出响亮的声音,以使自己惊醒。这里体现南朝帝王的自强不息。
C.颈联上句化用曹植《洛神赋》中“凌波微步,罗袜生尘”二语,形容妃子姿态轻轻柔,宛若神仙。这里也侧面体现南朝帝王沉湎酒色。
D.颈联下句中“玉树”出自陈后主的词“玉树后庭花,花开不复久”。“涕沾衣”暗含了作者对南朝衰亡的悲伤情绪。
2.“龙盘王气终三百,犹得澄澜对敞扉”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丰富的感情的,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。
答
1.B“这里体现南朝帝王的自强不息”分析错误,“夜签”使用的是陈文帝的典故,而“声断”则喻指这种行为已经见远了,表达出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。
2.(1)用典(化用),用庾信《哀江南赋》“江表王气,终于三百年”,表达对南朝王气最终由于帝王的骄奢淫逸而消散无踪的悲叹;(2)以景结情。结句用澄澈的江水表达诗人对自然永恒,人事代谢的历史兴亡之感;(3)借古讽今。借南朝灭亡讽谏当朝统治者汲取南朝教训,不要蹈南朝覆辙。
上一篇:陈子龙《渡易水》阅读
下一篇:员工保密协议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智擒鱼鹰
有一个人的家里有一片鱼塘,他每年都要靠这片鱼塘赚些钱,来养活自己和家人。可是鱼塘附近有好多鱼鹰,常常一群群地来抓鱼吃,赶也不好赶,抓又抓不住,养鱼人为此很是发愁。 有一天,鱼鹰又来吃鱼,养鱼人跑过去冲它们挥挥手,鱼鹰便受惊跑了。养鱼人忽然灵机一动,想出个好办法。他扎了一个稻草人,让它伸开两臂,穿着蓑衣,戴着斗笠,还拿了一根竹竿,就像一个养鱼人的样子。养鱼人把稻草人插在鱼材士练兵
成语解释:犹言勇士精兵。成语名字:材士练兵 成语发音:cái shì liàn bīng 成语繁体:材士練兵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精兵勇士 成语出处:银雀山 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十问》:“击此者,必将三分我兵,练我死士,二者延阵张翼,一者材士练兵,期其中极。” 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精兵勇士扒高踩低
成语解释:扒:攀援。比喻对上奉承攀附,对下欺侮压制成语名字:扒高踩低 成语发音:bā gāo cǎi dī 成语繁体:扒高跴低 常用程度:常用 产生年代:当代 近义词: 欺红踩黑 欺软怕硬 反义词: 成语出处:《中国民间故事选 叛徒李四一》:“为人就是扒高踩低,浮上水在行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上下级关系大举进攻
成语解释:大举:重大的行动。大规模出兵,向敌方进攻成语名字:大举进攻 成语发音:dà jǔ jìn gōng 成语繁体:大舉進攻 常用程度:常用 产生年代:当代 反义词: 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33回:“因吴佩孚此时目光,已从军事移到政治方面,也不大举进攻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指大规模行动 成语例句:敌人大举进攻,红军奋起反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