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鉴赏诗词 >
《南乡子·风雨满苹洲》阅读
2020-03-20 15:30:15鉴赏诗词 28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南乡子
陈 亮①
风雨满苹洲。绣阁银屏一夜秋。当日袜尘何处去,溪楼。怎对烟波不泪流。
天际目归舟。浪卷涛翻一叶浮。也似我侬魂不定,悠悠。宋玉②方悲庾信③愁。
【注】①陈亮,南宋爱国词人,政治上力主抗金。②宋玉,楚国诗人,曾事楚顷襄王,为楚国士大夫。③庾信,南北朝时期文学家,祖籍南方,后半生居于北方,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。
1.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词开篇两句,既点明时令,也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氛围,奠定全词基调。
B.词人对比往昔欢聚的情景和如今独对烟波的处境,不由得潸然泪下。
C.下片紧承上片的烟波,写到浪卷涛翻,舟中的人心魂不定,情寓其中。
D.词人将秋景之悲凉与心境之苦楚融为一体,自然贴切,读来令人动容。
2.从全词看,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?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。(6分)
答
1.C【解析】“舟中的人”理解错误。“天际目归舟”,意思是诗人远望一叶扁舟,用此来形容自己的心魂不定。
2.①怀人之愁。上片通过不知“当日袜尘何处去”以及面对烟波流泪等内容,写出主人公对故人的怀念。②家国之恨。全词最后一句写宋玉的“悲”和庾信的“愁”,包含了怀念故国、力图早日恢复故国山河的复杂情感。(每点3分)
陈 亮①
风雨满苹洲。绣阁银屏一夜秋。当日袜尘何处去,溪楼。怎对烟波不泪流。
天际目归舟。浪卷涛翻一叶浮。也似我侬魂不定,悠悠。宋玉②方悲庾信③愁。
【注】①陈亮,南宋爱国词人,政治上力主抗金。②宋玉,楚国诗人,曾事楚顷襄王,为楚国士大夫。③庾信,南北朝时期文学家,祖籍南方,后半生居于北方,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。
1.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词开篇两句,既点明时令,也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氛围,奠定全词基调。
B.词人对比往昔欢聚的情景和如今独对烟波的处境,不由得潸然泪下。
C.下片紧承上片的烟波,写到浪卷涛翻,舟中的人心魂不定,情寓其中。
D.词人将秋景之悲凉与心境之苦楚融为一体,自然贴切,读来令人动容。
2.从全词看,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?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。(6分)
答
1.C【解析】“舟中的人”理解错误。“天际目归舟”,意思是诗人远望一叶扁舟,用此来形容自己的心魂不定。
2.①怀人之愁。上片通过不知“当日袜尘何处去”以及面对烟波流泪等内容,写出主人公对故人的怀念。②家国之恨。全词最后一句写宋玉的“悲”和庾信的“愁”,包含了怀念故国、力图早日恢复故国山河的复杂情感。(每点3分)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小升初的作文
从只会在襁褓中哇哇啼哭,到我们喃喃学语叫出第一声爸妈,到第一次踩着小脚丫跌跌撞撞地走路。第一次背着书包走向学校,第一次拿回考试成绩,第一次离开父亲……也许你从没注意到在这无数次的第一次中,在这漫长的成长道路上父亲付出了多少心血倾注了多少爱。你的每一次微笑,每一次成功,甚至是每一次失败,每一次犯错误父亲都会牢牢记在心头,陪在你身边,给予你默默的支持…… 我们从哪里来?听到这人和公驴
最初,上帝在同一天创造了人和公驴。两种动物本来是平等的,并无高下的差别。由于上帝的一种兴趣,他在创造各种动物的泥里,加了不同的佐料。在创造人的泥里,他加了智慧和狠毒两种佐料,而在创造公驴的泥里只加了温驯地服从一种佐料。这样,就在两种动物中种下了差别的因素。 人建造了房子,过着较为舒适的生活,驴子却不会。 人对驴子说:"住到我这儿来吧,我给你嚼爱憎分明
成语解释:憎:恨。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。成语名字:爱憎分明 成语发音:ài zēng fēn míng 成语繁体:愛憎分明 常用程度:常用 产生年代:当代 近义词: 泾渭分明 旗帜鲜明 反义词: 暧昧不明 爱憎无常 成语出处:续范亭《延安五老》诗:“爱憎分明是本色,疾恶如仇不宽恕。” 成语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,表示对人和物喜爱与厌 成语大辂椎轮
成语解释:大辂:古代大车;椎轮:无辐原始车轮。华美的大车是从无辐车轮的原始车开始的。比喻事物的进化,是从简到繁,从粗到精。成语名字:大辂椎轮 成语发音:dà lù zhuī lún 成语繁体:大輅椎輪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开山鼻祖 成语出处:南朝 梁 萧统《序》:“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,大辂宁有椎轮之质。” 成语用法:联合式;作宾语;用于称始创者 成语例句:然大辂椎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