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鉴赏诗词 >
郑燮《咏芭蕉》杜甫《咏春笋》阅读
标签:郑燮
2020-03-20 15:48:35鉴赏诗词 164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咏芭蕉
郑燮
芭蕉叶叶为多情,一叶才舒一叶生。
自是相思抽不尽,却教风雨怨秋声。
咏春笋
杜甫
无数春笋满林生,柴门密掩断人行。
会须上番①看成竹,客至从嗔不出迎。
【注】①上番:初番,头回。多指植物初生。
1.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,不恰当的一项是( )(3分)
A.郑诗前两句,以拟人的手法,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、生长不息的情状,为后文的抒情作好了铺垫。
B.郑诗第三句,触景生情,寓情于景,将情感具体化,从而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,无穷无尽。
C.杜诗前两句,用几近夸张的笔法,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、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,流露出喜悦之情。
D.郑诗由描写到抒情,情感正面点出;杜诗则由描写到叙事,但仍以抒情作为内核,情感含而不露。
2.两诗的末句,一“怨”一“嗔”,字面意思相近,但表达的情感实则大相径庭。试作比较分析。(6分)
答
1.B
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。
B.“触景生情,寓情于景,将情感具体化”错误,郑诗前两句写景,后两句在写景基础上抒情,即直抒胸臆。
故选B。
2.郑诗以芭蕉叶的生长情状比喻相思之情,最后着一“怨”字,连结“风雨”与“秋声”,写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,更能惹动无限愁怨,烘托出相思的愁苦。
杜诗在充分描写春笋的喜人长势之后,描述因春笋掩蔽阻隔而责怪主人不出迎的情形,着一“嗔”字,表面上写客人的嗔怪,实则表现诗人由衷的欣喜。
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。
两诗的末句,一“怨”一“嗔”,字面意思相近,但表达的情感则大相径庭。
一“怨”字,诗人把自己主观的情感赋予本为无情的芭蕉,认为“一叶才舒一叶生”,将芭蕉写得缱绻多情。诗人又用外来的风雨比喻外界对于芭蕉的摧残,益发增加了芭蕉哀怨的情致。直接抒发诗人相思的愁苦。
一“嗔”字,无数的春笋生满竹林,不仅封住了柴门还堵住了道路,那些踏着新竹来欣赏竹林的人,来到我这我都怒而不欢迎。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爱护竹子的心情,侧面表现作者心中之喜。
郑燮
芭蕉叶叶为多情,一叶才舒一叶生。
自是相思抽不尽,却教风雨怨秋声。
咏春笋
杜甫
无数春笋满林生,柴门密掩断人行。
会须上番①看成竹,客至从嗔不出迎。
【注】①上番:初番,头回。多指植物初生。
1.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,不恰当的一项是( )(3分)
A.郑诗前两句,以拟人的手法,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、生长不息的情状,为后文的抒情作好了铺垫。
B.郑诗第三句,触景生情,寓情于景,将情感具体化,从而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,无穷无尽。
C.杜诗前两句,用几近夸张的笔法,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、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,流露出喜悦之情。
D.郑诗由描写到抒情,情感正面点出;杜诗则由描写到叙事,但仍以抒情作为内核,情感含而不露。
2.两诗的末句,一“怨”一“嗔”,字面意思相近,但表达的情感实则大相径庭。试作比较分析。(6分)
答
1.B
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。
B.“触景生情,寓情于景,将情感具体化”错误,郑诗前两句写景,后两句在写景基础上抒情,即直抒胸臆。
故选B。
2.郑诗以芭蕉叶的生长情状比喻相思之情,最后着一“怨”字,连结“风雨”与“秋声”,写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,更能惹动无限愁怨,烘托出相思的愁苦。
杜诗在充分描写春笋的喜人长势之后,描述因春笋掩蔽阻隔而责怪主人不出迎的情形,着一“嗔”字,表面上写客人的嗔怪,实则表现诗人由衷的欣喜。
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。
两诗的末句,一“怨”一“嗔”,字面意思相近,但表达的情感则大相径庭。
一“怨”字,诗人把自己主观的情感赋予本为无情的芭蕉,认为“一叶才舒一叶生”,将芭蕉写得缱绻多情。诗人又用外来的风雨比喻外界对于芭蕉的摧残,益发增加了芭蕉哀怨的情致。直接抒发诗人相思的愁苦。
一“嗔”字,无数的春笋生满竹林,不仅封住了柴门还堵住了道路,那些踏着新竹来欣赏竹林的人,来到我这我都怒而不欢迎。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爱护竹子的心情,侧面表现作者心中之喜。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巴山度岭
成语解释:指爬山越岭。成语名字:巴山度岭 成语发音:bā shān dù lǐng 成语繁体:巴山度嶺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翻山越岭 成语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一一六回:“只见解珍、解宝便道:‘我兄弟两个,原是猎户出身,巴山度岭得惯。’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指人走山路拔十失五
成语解释: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。成语名字:拔十失五 成语发音:bá shí shī wǔ 产生年代:古代 反义词: 拔十得五 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 蜀书 庞统传》:“今拔十失五,犹得其半,而可以崇迈世数,使有志者自励,不亦可乎?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人才选拔 成语例句:唐·赵蕤《反经·是非》:“今拔十失五,犹得其半,而可以崇迈代教,使有志者自励,不亦可乎?”小升初作文
小升初作文范文1 雨雪菲菲,寒风瑟瑟,唯独那棵树依然挺立……------题记 “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”。种下的毕业树上鸟儿在歌唱,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也如同树根一样深深的扎在肥沃的土地上.那棵挺拔的树是我们彼此深厚的情谊,更是我们未来的回忆。 毕业树——感恩树。是谁似轻燕捎来春的气息?是谁在荆棘的荒野里开垦?是谁像2010年高考化学试卷(全国卷Ⅰ)(解析卷)
内容加密
站点信息
- 文章统计: 985 篇文章
- 微信公众号:扫描二维码,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