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鉴赏诗词 >
《箴作诗者》《遣兴 其二》阅读
标签:袁枚
2020-03-20 16:02:10鉴赏诗词 149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箴①作诗者
袁枚
倚马休夸速藻佳,相如终竟压邹枚②。
物须见少方为贵,诗到能迟转是才。
清角声高非易奏,优昙花好不轻开。
须知极乐神仙境,修炼多从苦处来。
遣兴 其二
袁枚
但肯寻诗便有诗,灵犀一点③是吾师。
夕阳芳草寻常物,解用都为绝妙词。
【注】①箴:规诫。②司马相如、邹阳、枚乘皆是西汉辞赋家。③灵犀一点:作者论诗重“性灵”,此即指性灵。旧说犀牛角中有白纹如线,直通两头。见《汉书·西域传赞》颜师古注。唐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心有灵犀一点通”。
1、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(3分 )
A.说理是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,诗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为表达作诗的道理服务。
B.《箴作诗者》首联用典表明不要自夸创作迅速,邹阳、枚乘二人终究被司马相如压倒。
C.《箴作诗者》颔联先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;又说写诗慢下来,反能见到作者才华。
D.《遣兴·其二》是规诫为诗者而作,于简淡中道出了创作客体对创作主体的能动关系。
2、这两首诗中诗人对作诗的主张是否矛盾?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。(6分 )
答
1、D
2、不矛盾。第一首诗主张写诗要达到精深,唯一的法门是要下苦功。第二首诗主张作诗要寻找灵感,做到化平凡为神奇。二者看似矛盾,实则互为补充。第一首诗的主张实际上是作诗的准备阶段,因为灵感的产生必须有平时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感情体验;第二首诗的主张实际上是作诗的产生阶段,因为作诗只有积累没有灵感,也难有佳作。
袁枚
倚马休夸速藻佳,相如终竟压邹枚②。
物须见少方为贵,诗到能迟转是才。
清角声高非易奏,优昙花好不轻开。
须知极乐神仙境,修炼多从苦处来。
遣兴 其二
袁枚
但肯寻诗便有诗,灵犀一点③是吾师。
夕阳芳草寻常物,解用都为绝妙词。
【注】①箴:规诫。②司马相如、邹阳、枚乘皆是西汉辞赋家。③灵犀一点:作者论诗重“性灵”,此即指性灵。旧说犀牛角中有白纹如线,直通两头。见《汉书·西域传赞》颜师古注。唐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心有灵犀一点通”。
1、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(3分 )
A.说理是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,诗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为表达作诗的道理服务。
B.《箴作诗者》首联用典表明不要自夸创作迅速,邹阳、枚乘二人终究被司马相如压倒。
C.《箴作诗者》颔联先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;又说写诗慢下来,反能见到作者才华。
D.《遣兴·其二》是规诫为诗者而作,于简淡中道出了创作客体对创作主体的能动关系。
2、这两首诗中诗人对作诗的主张是否矛盾?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。(6分 )
答
1、D
2、不矛盾。第一首诗主张写诗要达到精深,唯一的法门是要下苦功。第二首诗主张作诗要寻找灵感,做到化平凡为神奇。二者看似矛盾,实则互为补充。第一首诗的主张实际上是作诗的准备阶段,因为灵感的产生必须有平时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感情体验;第二首诗的主张实际上是作诗的产生阶段,因为作诗只有积累没有灵感,也难有佳作。
下一篇:北来人二首阅读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哀毁瘠立
成语解释:形容因居亲丧悲损其身,瘦瘠如骨骸支立成语名字:哀毁瘠立 成语发音:āi huǐ jī lì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哀毁骨立 反义词: 哀而不伤 成语出处:唐 张鷟《朝野佥载 补辑》:“(崔浑)丁母艰,勺饮不入口,哀毁瘠立。” 成语用法:复句式;作主语、分句;形容丧亲之悲痛 成语例句:现在丧亲不会像古代那样哀毁瘠立了残茶剩饭
成语解释:残留下的一点茶水,剩下来的一点食物。成语名字:残茶剩饭 成语发音:cán chá shèng fàn 成语繁体:殘茶剩飯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残羹冷炙 反义词: 山珍海味 成语出处:元 马致远《黄梁梦》第四折:“如今天色晚了也,有甚么残茶剩饭,与俺两个孩子些吃。” 成语用法:联合式;作宾语;形容残剩的茶饭 成语例句:清·西周二十四节气之秋天时令谚语
1、霜降摘柿子,立冬打软枣 2、头伏芝麻二伏豆,晚粟种到立秋后 3、夏雨少,秋霜早 4、夜立秋,热到头 5、一场秋雨一场寒,十场秋雨要穿棉。 6、早立秋冷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 7、早上立了秋,晚上凉嗖嗖彩凤随鸦
成语解释:比喻女子嫁给才貌配不上好的人。成语名字:彩凤随鸦 成语发音:cǎi fèng suí yā 成语繁体:彩鳳随鴉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嫁鸡随鸡 成语出处:明 汤显祖《紫钗记 哭收钗燕》:“终不然到嫁了人,那里有彩凤去随鸦,老鹮戏弹牙。” 成语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;比喻淑女嫁鄙男 成语例句:自从加克娶了姑娘,人人都道彩凤随鸦,不免纷纷议论。(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
站点信息
- 文章统计: 985 篇文章
- 微信公众号:扫描二维码,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