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鉴赏诗词 >
《【正宫】醉太平》《柳梢青·西湖》阅读
标签:曾瑞
2020-03-20 16:07:24鉴赏诗词 188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【正宫】醉太平
(元)曾瑞
相邀士夫,笑引奚奴。涌金门外过西湖,写新诗吊古。苏堤堤上寻芳树,断桥桥畔沽醽醁,孤山山下醉林逋。洒梨花暮雨。
柳梢青·西湖
水月光中,烟霞影里,涌出楼台。空外笙箫,云间笑语,人在蓬莱。天香暗逐风回。正十里、荷花盛开。买个扁舟,山南游遍,山北归来。
1.“醉太平”是________;“柳梢青”是________。
2.比较这两篇,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( )
A.游程相同,但游览西湖方式不同。
B.季节不同,恰印证西湖四时皆美。
C.时代不同,但赏玩西湖兴致盎然。
D.“醉太平”结局遭雨,大煞风景。
3.“醉太平”一曲中的画线句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作者的志趣。请结合全曲,具体分析其情感寄寓。
答
1. 曲牌 词牌
本题考查学生了解、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。
【正宫】为宫调,“醉太平”为曲牌,“柳梢青”为词牌,“西湖”为题目。
2.C.《【正宫】醉太平》描写了作者与朋友们逛西湖的情景,“苏堤”“断桥”“孤山”表现了他的兴趣并不在歌吹热闹而偏向于怀古的幽情。最后以林逋自况、写景作结,神情毕现,表达了寄情山水、淡泊名利的情怀,而非“赏玩西湖兴致盎然”。
3.作者游湖,“写新诗吊古”,游苏堤寻芳林、断析畔沽酒,表达了作者要像古人一样纵情山水;记林逋、要同这隐士一醉,寄托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。
(元)曾瑞
相邀士夫,笑引奚奴。涌金门外过西湖,写新诗吊古。苏堤堤上寻芳树,断桥桥畔沽醽醁,孤山山下醉林逋。洒梨花暮雨。
柳梢青·西湖
水月光中,烟霞影里,涌出楼台。空外笙箫,云间笑语,人在蓬莱。天香暗逐风回。正十里、荷花盛开。买个扁舟,山南游遍,山北归来。
1.“醉太平”是________;“柳梢青”是________。
2.比较这两篇,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( )
A.游程相同,但游览西湖方式不同。
B.季节不同,恰印证西湖四时皆美。
C.时代不同,但赏玩西湖兴致盎然。
D.“醉太平”结局遭雨,大煞风景。
3.“醉太平”一曲中的画线句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作者的志趣。请结合全曲,具体分析其情感寄寓。
答
1. 曲牌 词牌
本题考查学生了解、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。
【正宫】为宫调,“醉太平”为曲牌,“柳梢青”为词牌,“西湖”为题目。
2.C.《【正宫】醉太平》描写了作者与朋友们逛西湖的情景,“苏堤”“断桥”“孤山”表现了他的兴趣并不在歌吹热闹而偏向于怀古的幽情。最后以林逋自况、写景作结,神情毕现,表达了寄情山水、淡泊名利的情怀,而非“赏玩西湖兴致盎然”。
3.作者游湖,“写新诗吊古”,游苏堤寻芳林、断析畔沽酒,表达了作者要像古人一样纵情山水;记林逋、要同这隐士一醉,寄托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。
上一篇:山亭夏日阅读
下一篇:《箴作诗者》《遣兴 其二》阅读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假博学出洋相
从前魏地有个人,素以博学多识而著称。很多奇物古玩,据说只要他看一眼就能知道是什么朝代的什么器具,并且解说得头头是道,大家都很佩服他,他自己也常常引以为自豪。 一天,他去河边散步,不小心踢到一件硬东西,把脚也碰痛了。他恨恨地一边揉脚一边四下张望,原来是一件铜器。他顿时忘了脚疼,拾起来细细察看。这件铜器的形状像一个酒杯,两边还各有一个孔,上面刻的花纹光彩夺口,俨然是一件珍稀残羹剩饭
成语解释:吃剩的饭菜,比喻别人取用后剩下的一点儿东西成语名字:残羹剩饭 成语发音:cán gēng shèng fàn 成语繁体:殘羹剩飯 常用程度:常用 感情色彩:贬义 产生年代:当代 近义词: 残茶剩饭 反义词: 山珍海味 成语出处:梁实秋《穷》:“不曾看见两个穷人抢食半盂残羹剩饭。” 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吃剩的饭菜 成语例句:季羡林《我的家》爱如己出
成语解释: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地爱护。成语名字:爱如己出 成语发音:ài rú jǐ chū 成语繁体:愛如己出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视如己出 成语出处:明 周辑《西湖二集 假邻女诞生真子》:“果然方氏爱如己出,抚养成人长大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十分喜爱 成语例句:她出世半岁,就丧了父亲,一岁半时,就随母来到邓家。母亲自然是爱的,后父也爱如拔葵啖枣
成语解释:拔人家的菜蔬,偷吃人家的枣子。比喻小偷小摸。成语名字:拔葵啖枣 成语发音:bá kuí dàn zǎo 成语繁体:拔葵啗棗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小偷小摸 偷鸡摸狗 成语出处:唐 独孤及《唐丞相故江陵尹御史大夫吕湮谥议》:“阖境无拔葵啖枣之盗,而楚人到于今犹歌咏之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贪小便宜
站点信息
- 文章统计: 985 篇文章
- 微信公众号:扫描二维码,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