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鉴赏诗词 >
杜甫《登岳阳楼》陈与义《登岳阳楼(其二)》阅读
2020-03-20 16:17:14鉴赏诗词 155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登岳阳楼
唐·杜甫
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。
吴楚东南坼,乾坤日夜浮。
亲朋无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
戎马关山北,凭轩涕泗流。
登岳阳楼(其二)
宋·陈与义
天入平湖晴不风,夕帆和雁正浮空。
楼头客子杪秋后,日落君山元气中,
北望可堪回白首,南游聊得看丹枫。
翰林物色分留少,诗到巴陵还未工。
1.下列对杜甫的《登岳阳楼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()
A.“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”,“昔”“今”对照,虚实交错,拉开时间的帷幕,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。
B.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,洞庭湖坼吴楚、浮日月,波浪滔天,浩茫无际,写景如此壮阔,令人玩索不尽。
C.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,以舟为家,远离亲友,流落在外,其凄凉之境、哀痛之心、愤怨之情,不言自明。
D.尾联“戎马”,采用比喻手法,指战争;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,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。
2.两首诗均有一“浮”字,请从炼字角度分别赏析其妙处。
答
1.D.“比喻”错,以“戎马”代战争,应为借代。
2.乾坤日夜浮中“浮”字具有动感,仿佛日月都随洞庭水一起漂浮起落,呈现出雄浑壮阔的图景;“夕帆和雁正浮空”中“浮”字巧妙地把船帆、大雁、湖水交织一起,似乎帆与大雁均得进于空中,写出洞庭湖水清幽宁静的美感。
唐·杜甫
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。
吴楚东南坼,乾坤日夜浮。
亲朋无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
戎马关山北,凭轩涕泗流。
登岳阳楼(其二)
宋·陈与义
天入平湖晴不风,夕帆和雁正浮空。
楼头客子杪秋后,日落君山元气中,
北望可堪回白首,南游聊得看丹枫。
翰林物色分留少,诗到巴陵还未工。
1.下列对杜甫的《登岳阳楼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()
A.“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”,“昔”“今”对照,虚实交错,拉开时间的帷幕,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。
B.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,洞庭湖坼吴楚、浮日月,波浪滔天,浩茫无际,写景如此壮阔,令人玩索不尽。
C.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,以舟为家,远离亲友,流落在外,其凄凉之境、哀痛之心、愤怨之情,不言自明。
D.尾联“戎马”,采用比喻手法,指战争;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,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。
2.两首诗均有一“浮”字,请从炼字角度分别赏析其妙处。
答
1.D.“比喻”错,以“戎马”代战争,应为借代。
2.乾坤日夜浮中“浮”字具有动感,仿佛日月都随洞庭水一起漂浮起落,呈现出雄浑壮阔的图景;“夕帆和雁正浮空”中“浮”字巧妙地把船帆、大雁、湖水交织一起,似乎帆与大雁均得进于空中,写出洞庭湖水清幽宁静的美感。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送薛八谪居阅读
送薛八谪居 钱起 东水将孤客,南行路几千。 虹翻潮上雨,鸟落瘴中天。 谪去宁留恨,思归岂待年[注]。 衔杯且一醉,别泪莫潸然。 [注]待年:等待年老致仕。 1.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 A.标题点出了事件和对象,并以“谪”字既点明被送别之人的身份,又烘托了送别气氛。 B.首联先点明友人孤单一人回归谪居,后写前行方向及距离的遥远,担心之意溢于言表。 C.颈联哀矜勿喜
成语解释:哀矜:怜悯。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,不要幸灾乐祸成语名字:哀矜勿喜 成语发音:āi jīn wù xǐ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反义词: 幸灾乐祸 成语出处:春秋 鲁 孔丘《论语 子张》:“上失其道,民散久矣。如得其情,则哀矜而勿喜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 成语例句:朱自清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:“我们对于她们,应有哀矜勿喜之心。”2023年高考化学试卷(全国甲卷)(解析卷)
内容加密鹦鹉救火
有一只鹦鹉,离开家去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。飞了几天,它又累又饿地来到了一座山林,打算暂时在这里安身。一只小松鼠看到了这只来自异乡的鹦鹉,马上蹦蹦跳跳地跑遍了整个山林,把这个消息告诉给所有的动物:"快去看哪,来客人了,来客人了!"动物们为鹦鹉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,鸟儿们唱起动听的歌,小鹿们翩翩起舞,小猴们为鹦鹉采来了好多好多美味的浆果,让它吃了个饱。鹦鹉面对这一切,十分感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