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鉴赏诗词 >
逍遥堂会宿二首阅
标签:苏辙
2020-03-20 16:20:36鉴赏诗词 188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逍遥堂会宿二首
苏辙
辙幼从子瞻读书,未尝一日相舍。既仕,将宦游四方,读韦苏州诗至“安知风雨夜,复此对床眠”,恻然感之,乃相约早退,为闲居之乐。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,留诗为别曰:“夜雨何时听萧瑟?”其后子瞻通守余杭,复移守胶西,而辙滞留于淮阳、济南,不见者七年。熙宁十年二月,始复会于澶濮之间,相从来徐①留百余日。时宿于逍遥堂,追感前约,为二小诗记之。
其一
逍遥堂后千寻木,长送中宵风雨声。
误喜对床寻旧约,不知漂泊在彭城。
其二
秋来东阁凉如水,客去山公醉似泥②。
困卧北窗呼不起,风吹松竹雨凄凄。
【注释】①即徐州,熙宁十年苏轼任徐州知州。
②《晋书·山简传》载,山简为襄阳太守时,“每出嬉游,多之池上,置酒辄醉”
1.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第一首前两句写徐州逍遥堂之景,兄弟二人许久未见,辗转多地,终要会宿逍遥堂。
B.第一首中的“误喜”有空欢喜之意,此时此刻兄弟虽对床夜语,但分离之日已然不远。
C.第二首首句中写官舍里夜凉如水,既是真实的感受,也暗示兄弟分开后的孤独、清冷。
D.第二首次句化用山简嗜酒之典,以此自况,意在表明苏轼离去后,作者只能借酒消愁。
2.第一首诗最后一句“不知漂泊在彭城”中“不知”二字意味深长,请简要赏析。
3.学者叶嘉莹在古人诗论的基础上,提出了“兴发感动”之说,即诗歌的感动往往缘自大自然的引发。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因风雨而感怀离合之意的。
答
1.D项“意在表明苏轼离去后,作者只能借酒消愁”赏析错误,是诗人想象自己离开徐州后苏轼的心情,不是苏辙借酒消愁,是苏轼。
2.既是因“误喜”而暂忘“漂泊”,故而“不知”,更是诗人对“误喜”的自嘲。暂时漂泊彭城,其实是没有什么可喜的,“不知”喜在何处,抒写了强烈的无奈之情。
3.逍遥堂的风雨声引起苏辙兄弟的“追感前约”,触景生情。秋风秋雨,一般给人以“凄然”之感,此次给他们的却是“喜”,毕竟“会宿逍遥堂”了。兄弟二人在外漂泊,难免分离,第二首以凄风苦雨作结,借景抒情,营造清冷的氛围,突出了苏轼的苦闷。
苏辙
辙幼从子瞻读书,未尝一日相舍。既仕,将宦游四方,读韦苏州诗至“安知风雨夜,复此对床眠”,恻然感之,乃相约早退,为闲居之乐。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,留诗为别曰:“夜雨何时听萧瑟?”其后子瞻通守余杭,复移守胶西,而辙滞留于淮阳、济南,不见者七年。熙宁十年二月,始复会于澶濮之间,相从来徐①留百余日。时宿于逍遥堂,追感前约,为二小诗记之。
其一
逍遥堂后千寻木,长送中宵风雨声。
误喜对床寻旧约,不知漂泊在彭城。
其二
秋来东阁凉如水,客去山公醉似泥②。
困卧北窗呼不起,风吹松竹雨凄凄。
【注释】①即徐州,熙宁十年苏轼任徐州知州。
②《晋书·山简传》载,山简为襄阳太守时,“每出嬉游,多之池上,置酒辄醉”
1.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第一首前两句写徐州逍遥堂之景,兄弟二人许久未见,辗转多地,终要会宿逍遥堂。
B.第一首中的“误喜”有空欢喜之意,此时此刻兄弟虽对床夜语,但分离之日已然不远。
C.第二首首句中写官舍里夜凉如水,既是真实的感受,也暗示兄弟分开后的孤独、清冷。
D.第二首次句化用山简嗜酒之典,以此自况,意在表明苏轼离去后,作者只能借酒消愁。
2.第一首诗最后一句“不知漂泊在彭城”中“不知”二字意味深长,请简要赏析。
3.学者叶嘉莹在古人诗论的基础上,提出了“兴发感动”之说,即诗歌的感动往往缘自大自然的引发。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因风雨而感怀离合之意的。
答
1.D项“意在表明苏轼离去后,作者只能借酒消愁”赏析错误,是诗人想象自己离开徐州后苏轼的心情,不是苏辙借酒消愁,是苏轼。
2.既是因“误喜”而暂忘“漂泊”,故而“不知”,更是诗人对“误喜”的自嘲。暂时漂泊彭城,其实是没有什么可喜的,“不知”喜在何处,抒写了强烈的无奈之情。
3.逍遥堂的风雨声引起苏辙兄弟的“追感前约”,触景生情。秋风秋雨,一般给人以“凄然”之感,此次给他们的却是“喜”,毕竟“会宿逍遥堂”了。兄弟二人在外漂泊,难免分离,第二首以凄风苦雨作结,借景抒情,营造清冷的氛围,突出了苏轼的苦闷。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学习五线谱的方法
第一:唱谱子-------很多学生不喜欢唱。这是非常不好的,会大大减低练琴的效率。不要以为唱是在浪费时间。通常,学生能够唱顺,就能够弹顺。 而且,唱的时候脑子一定是走在“嘴或手”的前面,这样就很容易“整个乐句”的在脑中出。而非一个音,一个音的去崩。 第二:多写-------当学生明白五线谱的规律时,但还是不能熟练掌握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时。这时就要多写了!老师或家长可以巡察班子成员谈话提纲及回答优质篇
【篇一】巡察班子成员谈话提纲及回答 一是从其工作履历开始谈 谈话前,认真查阅谈话对象的《干部履历表》,详细了解其籍贯、家庭状况、学习简历、工作经历等基本情况,从其关心熟悉的话题谈起,进而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,消除陌生感、拉近距离,打消戒备心理,引导其敞开心扉说实话、说真话、说心里话。 二是从其切身利益谈 年度考核、职级晋升、职称评定、工资待遇等事项关乎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,从被巡视单位干部职工白发郎官
成语解释:指直到年老也没晋升的人成语名字:白发郎官 成语发音:bái fà láng guān 成语繁体:白發郎官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白首为郎 成语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武故事》:“陛下好少而臣已老,是以三世不遇,故老于郎署。” 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年老没有地位 成语故事: 西汉时期,汉武帝去巡视郎署,见到两鬓斑白的郎官颜驷,就问他何时为郎官。颜驷说汉文帝时大捞一把
成语解释:乘机放手攫取利益成语名字:大捞一把 成语发音:dà lāo yī bǎ 成语繁体:大撈一把 常用程度:常用 感情色彩:贬义 产生年代:当代 近义词: 大赚一笔 反义词: 赔了夫人又折兵 成语出处: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八章:“而科股长呢,还不是每人乘机大捞一把。” 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捞好处 成语例句: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三卷第六回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