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鉴赏诗词 >
逍遥堂会宿二首阅
标签:苏辙
2020-03-20 16:20:36鉴赏诗词 119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逍遥堂会宿二首
苏辙
辙幼从子瞻读书,未尝一日相舍。既仕,将宦游四方,读韦苏州诗至“安知风雨夜,复此对床眠”,恻然感之,乃相约早退,为闲居之乐。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,留诗为别曰:“夜雨何时听萧瑟?”其后子瞻通守余杭,复移守胶西,而辙滞留于淮阳、济南,不见者七年。熙宁十年二月,始复会于澶濮之间,相从来徐①留百余日。时宿于逍遥堂,追感前约,为二小诗记之。
其一
逍遥堂后千寻木,长送中宵风雨声。
误喜对床寻旧约,不知漂泊在彭城。
其二
秋来东阁凉如水,客去山公醉似泥②。
困卧北窗呼不起,风吹松竹雨凄凄。
【注释】①即徐州,熙宁十年苏轼任徐州知州。
②《晋书·山简传》载,山简为襄阳太守时,“每出嬉游,多之池上,置酒辄醉”
1.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第一首前两句写徐州逍遥堂之景,兄弟二人许久未见,辗转多地,终要会宿逍遥堂。
B.第一首中的“误喜”有空欢喜之意,此时此刻兄弟虽对床夜语,但分离之日已然不远。
C.第二首首句中写官舍里夜凉如水,既是真实的感受,也暗示兄弟分开后的孤独、清冷。
D.第二首次句化用山简嗜酒之典,以此自况,意在表明苏轼离去后,作者只能借酒消愁。
2.第一首诗最后一句“不知漂泊在彭城”中“不知”二字意味深长,请简要赏析。
3.学者叶嘉莹在古人诗论的基础上,提出了“兴发感动”之说,即诗歌的感动往往缘自大自然的引发。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因风雨而感怀离合之意的。
答
1.D项“意在表明苏轼离去后,作者只能借酒消愁”赏析错误,是诗人想象自己离开徐州后苏轼的心情,不是苏辙借酒消愁,是苏轼。
2.既是因“误喜”而暂忘“漂泊”,故而“不知”,更是诗人对“误喜”的自嘲。暂时漂泊彭城,其实是没有什么可喜的,“不知”喜在何处,抒写了强烈的无奈之情。
3.逍遥堂的风雨声引起苏辙兄弟的“追感前约”,触景生情。秋风秋雨,一般给人以“凄然”之感,此次给他们的却是“喜”,毕竟“会宿逍遥堂”了。兄弟二人在外漂泊,难免分离,第二首以凄风苦雨作结,借景抒情,营造清冷的氛围,突出了苏轼的苦闷。
苏辙
辙幼从子瞻读书,未尝一日相舍。既仕,将宦游四方,读韦苏州诗至“安知风雨夜,复此对床眠”,恻然感之,乃相约早退,为闲居之乐。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,留诗为别曰:“夜雨何时听萧瑟?”其后子瞻通守余杭,复移守胶西,而辙滞留于淮阳、济南,不见者七年。熙宁十年二月,始复会于澶濮之间,相从来徐①留百余日。时宿于逍遥堂,追感前约,为二小诗记之。
其一
逍遥堂后千寻木,长送中宵风雨声。
误喜对床寻旧约,不知漂泊在彭城。
其二
秋来东阁凉如水,客去山公醉似泥②。
困卧北窗呼不起,风吹松竹雨凄凄。
【注释】①即徐州,熙宁十年苏轼任徐州知州。
②《晋书·山简传》载,山简为襄阳太守时,“每出嬉游,多之池上,置酒辄醉”
1.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第一首前两句写徐州逍遥堂之景,兄弟二人许久未见,辗转多地,终要会宿逍遥堂。
B.第一首中的“误喜”有空欢喜之意,此时此刻兄弟虽对床夜语,但分离之日已然不远。
C.第二首首句中写官舍里夜凉如水,既是真实的感受,也暗示兄弟分开后的孤独、清冷。
D.第二首次句化用山简嗜酒之典,以此自况,意在表明苏轼离去后,作者只能借酒消愁。
2.第一首诗最后一句“不知漂泊在彭城”中“不知”二字意味深长,请简要赏析。
3.学者叶嘉莹在古人诗论的基础上,提出了“兴发感动”之说,即诗歌的感动往往缘自大自然的引发。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因风雨而感怀离合之意的。
答
1.D项“意在表明苏轼离去后,作者只能借酒消愁”赏析错误,是诗人想象自己离开徐州后苏轼的心情,不是苏辙借酒消愁,是苏轼。
2.既是因“误喜”而暂忘“漂泊”,故而“不知”,更是诗人对“误喜”的自嘲。暂时漂泊彭城,其实是没有什么可喜的,“不知”喜在何处,抒写了强烈的无奈之情。
3.逍遥堂的风雨声引起苏辙兄弟的“追感前约”,触景生情。秋风秋雨,一般给人以“凄然”之感,此次给他们的却是“喜”,毕竟“会宿逍遥堂”了。兄弟二人在外漂泊,难免分离,第二首以凄风苦雨作结,借景抒情,营造清冷的氛围,突出了苏轼的苦闷。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大呼小叫
成语解释:高一声低一声地乱喊乱叫。形容呼喊吵嚷。成语名字:大呼小叫 成语发音:dà hū xiǎo jiào 成语繁体:大嘑小叫 常用程度:常用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大喊大叫 大吵大闹 反义词: 无声无息 消声匿迹 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谢金吾》:“是什么人在门口大呼小叫,我去看咱。” 成语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状语、补语;含贬义,用于不懂礼貌 成语矮人看场
成语解释: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,自己没有主见。也比喻见识不广。成语名字:矮人看场 成语发音:ǎi rén kàn chǎng 成语繁体:矮人看場 常用程度:常用 感情色彩:贬义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矮子看戏 人云亦云 反义词: 自成一家 自有主见 成语出处:元 程端礼《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》二:“不可先看人议论,如矮人看场,无益。” 成语用法:主谓式;才气过人
成语解释:才气:才能和气质。才华超过平常人。成语名字:才气过人 成语发音:cái qì guò rén 成语繁体:才氣過人 常用程度:常用 感情色彩:褒义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才识过人 反义词: 才疏学浅 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” 成语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,形容人很有才气 成语例句:顾城八砖学士
成语解释:八砖:八行砖。指懒惰的人成语名字:八砖学士 成语发音:bā zhuān xué shì 成语繁体:八磚壆士 感情色彩:贬义 产生年代:古代 成语出处:唐·李肇《翰林志》:“唐时冬中日影及五砖为入署办公之候,李程官翰林学士,性懒,日过八砖乃至,时号‘八砖学士’。” 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懒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