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文言文 >
送东阳马生序
标签:小学
2020-03-21 10:48:04文言文 136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
送东阳马生序
余幼时即嗜学,家贫,无从致书以观,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天大寒,砚冰坚,手指不可屈伸,弗之怠。录毕,走送之,不敢稍逾约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,余因得遍观群书。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道,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,尝趋百里外,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。先达德隆望尊,门人弟子填其室,未尝稍降辞色。余立侍左右,援疑质理,俯身倾耳以请,或遇其叱咄,色愈恭,礼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复;俟其欣悦,则又请焉。故余虽愚,卒获有所闻。
当余之从师也,负箧曳屣,行深山巨谷中,穷冬烈风,大雪数尺,足肤皲裂而不知。至舍,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。寓逆旅,主人日再食,无鲜肥滋味之享。同舍生皆被绮绣,戴珠缨宝饰之帽,腰白玉之环,左佩刀,右佩容臭,烨然若神人。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,略无慕艳意。以中有足乐者,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。盖余勤且艰若此。
课文下面注释:
1、节选自《宋学士文集》,宋濂,字景濂,号潜溪,浦江(浙江义乌)人。明初文学家。生,长辈对晚辈的称呼。序,文体名,这是一篇赠序。
2、致:得到。
3、假借:借。
4、弗之怠:即弗怠之,不懈怠,不放松读书。弗,不。之,指代抄书。
5、走:跑。
6、逾约:超过约定的期限。
7、以是:因此。
8、既加冠():加冠之后,指已成年。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(束发戴帽)仪式,表示已经成人。后人常用“冠”或“加冠”表示年已二十。
9、硕师:学问渊博的.老师。硕,大。
10、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: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。叩,请教。
11、德隆望尊:道德声望高。
12、稍降辞色:把言辞放委婉些,把脸色放温和些。辞色,言语和脸色。
13、援疑质理:提出疑难,询问道理。援,引,提出。质,询问。
14、俯身倾耳以请:弯下身子,侧着耳朵请教(表示尊敬而专心)。
15、叱()咄():训斥,呵责。
16、至:周到。
17、俟():等待。
18、负箧()曳屣():背着书箱,拖着鞋子(表示鞋破)。
19、穷冬:隆冬。
20、皲()裂: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。
21、舍:这里指学舍,书馆。
22、支:通“肢”。
23、媵()人:这里指服侍的人。
24、汤:热水。
25、沃灌:浇洗。
26、衾():被子。
27:寓逆旅:住在旅店。逆旅,旅店。
28、被:通“披”,这里是穿的意思。
29、缨:帽带。
30、腰:腰佩。用作动词。
31、容臭():香袋。臭,气味,这里指香气。
32、烨()然:光彩照人的样子。
33、緼()袍敝衣:破旧的衣服。緼,旧絮。敝,破。
34、略无慕艳意:毫无羡慕的意思。慕艳,羡慕。
35、以中有足乐者,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: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(指读书),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。口体之奉,指吃的穿的。
送东阳马生序
余幼时即嗜学,家贫,无从致书以观,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天大寒,砚冰坚,手指不可屈伸,弗之怠。录毕,走送之,不敢稍逾约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,余因得遍观群书。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道,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,尝趋百里外,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。先达德隆望尊,门人弟子填其室,未尝稍降辞色。余立侍左右,援疑质理,俯身倾耳以请,或遇其叱咄,色愈恭,礼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复;俟其欣悦,则又请焉。故余虽愚,卒获有所闻。
当余之从师也,负箧曳屣,行深山巨谷中,穷冬烈风,大雪数尺,足肤皲裂而不知。至舍,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。寓逆旅,主人日再食,无鲜肥滋味之享。同舍生皆被绮绣,戴珠缨宝饰之帽,腰白玉之环,左佩刀,右佩容臭,烨然若神人。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,略无慕艳意。以中有足乐者,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。盖余勤且艰若此。
课文下面注释:
1、节选自《宋学士文集》,宋濂,字景濂,号潜溪,浦江(浙江义乌)人。明初文学家。生,长辈对晚辈的称呼。序,文体名,这是一篇赠序。
2、致:得到。
3、假借:借。
4、弗之怠:即弗怠之,不懈怠,不放松读书。弗,不。之,指代抄书。
5、走:跑。
6、逾约:超过约定的期限。
7、以是:因此。
8、既加冠():加冠之后,指已成年。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(束发戴帽)仪式,表示已经成人。后人常用“冠”或“加冠”表示年已二十。
9、硕师:学问渊博的.老师。硕,大。
10、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: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。叩,请教。
11、德隆望尊:道德声望高。
12、稍降辞色:把言辞放委婉些,把脸色放温和些。辞色,言语和脸色。
13、援疑质理:提出疑难,询问道理。援,引,提出。质,询问。
14、俯身倾耳以请:弯下身子,侧着耳朵请教(表示尊敬而专心)。
15、叱()咄():训斥,呵责。
16、至:周到。
17、俟():等待。
18、负箧()曳屣():背着书箱,拖着鞋子(表示鞋破)。
19、穷冬:隆冬。
20、皲()裂: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。
21、舍:这里指学舍,书馆。
22、支:通“肢”。
23、媵()人:这里指服侍的人。
24、汤:热水。
25、沃灌:浇洗。
26、衾():被子。
27:寓逆旅:住在旅店。逆旅,旅店。
28、被:通“披”,这里是穿的意思。
29、缨:帽带。
30、腰:腰佩。用作动词。
31、容臭():香袋。臭,气味,这里指香气。
32、烨()然:光彩照人的样子。
33、緼()袍敝衣:破旧的衣服。緼,旧絮。敝,破。
34、略无慕艳意:毫无羡慕的意思。慕艳,羡慕。
35、以中有足乐者,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: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(指读书),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。口体之奉,指吃的穿的。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残羹冷炙
成语解释:残:剩余的;羹:有浓汁的食品;炙:烤熟的肉。喝剩下的酒食。可泛指吃剩下的饭菜。旧时引申为权贵们的施舍。有时亦比喻饮食节俭;生活清苦。也作“残杯冷炙”、“羹残炙冷”。成语名字:残羹冷炙 成语发音:cán gēng lěng zhì 成语繁体:殘羹冷炙 常用程度:常用 感情色彩:贬义 产生年代:近代 近义词: 残羹剩饭 残羹剩汁 反义词: 山珍海味 水陆俱陈&nbs材朽行秽
成语解释:谓无才无德。有时用为谦词。成语名字:材朽行秽 成语发音:cái xiǔ xíng huì 成语繁体:材朽行穢 产生年代:古代 成语出处:汉·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:“恽材朽行秽,文质无所底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;用于自谦爱憎分明
成语解释:憎:恨。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。成语名字:爱憎分明 成语发音:ài zēng fēn míng 成语繁体:愛憎分明 常用程度:常用 产生年代:当代 近义词: 泾渭分明 旗帜鲜明 反义词: 暧昧不明 爱憎无常 成语出处:续范亭《延安五老》诗:“爱憎分明是本色,疾恶如仇不宽恕。” 成语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,表示对人和物喜爱与厌 成语描写天气和农业的谚语
1、不怕初一阴,就怕初二下。 2、久晴大雾必阴,久雨大雾必晴。 3、十雾九晴。 4、太阳现一现,三天不见面。 5、天上鲤鱼斑,明日晒谷不用翻。 6、夜星繁,大晴天。 7、河里鱼打花,天天有雨下。 &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