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成语 >
安内攘外
标签:A
2020-03-28 09:49:32成语 102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成语解释:原就药的疗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内部,排除外患。成语名字:安内攘外
成语发音:ān nèi rǎng wài
常用程度:常用
产生年代:古代
近义词: 抽薪止沸
成语出处:汉 张仲景《伤寒论 太阳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内攘外之能。”
成语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从事物内部入手解决问题
成语例句:安内攘外之大经,富国强兵之远略。(孙中山《上李鸿章书》)
成语发音:ān nèi rǎng wài
常用程度:常用
产生年代:古代
近义词: 抽薪止沸
成语出处:汉 张仲景《伤寒论 太阳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内攘外之能。”
成语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从事物内部入手解决问题
成语例句:安内攘外之大经,富国强兵之远略。(孙中山《上李鸿章书》)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截竿入城
文言文《截竿入城》选自小学文言文阅读其诗文如下: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,初竖执之,不可入;横执之,亦不可入。计无所出。俄有老父至,曰:“吾非圣人,但见事多矣!何不以锯中截而入?"遂依而截之。 【注释】 1者:代词。可以译为“的人” 2初:开始时,文中表示第一次 3入:进去;进入 4执:握,持,拿 5亦:也,仍然大放厥词
成语解释:厥:其;他的。原指极力铺陈辞藻。现含贬义;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;而且言不中肯。有时也指胡说八道。成语名字:大放厥词 成语发音:dà fàng jué cí 成语繁体:大放厥詞 常用程度:常用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大发议论 说长道短 反义词: 缄口结舌 默默无言 成语出处:清 赵翼《殴北诗话 苏东坡诗》:“至东坡益大放厥词,别开生面,成一代之大观《箴作诗者》《遣兴 其二》阅读
箴①作诗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,相如终竟压邹枚②。 物须见少方为贵,诗到能迟转是才。 清角声高非易奏,优昙花好不轻开。 须知极乐神仙境,修炼多从苦处来。 遣兴 其二 袁枚 但肯寻诗便有诗,灵犀一点③是吾师。 夕阳芳草寻常物,解用都为绝妙词。 【注】①箴:规诫。②司马相如、邹阳、枚乘皆是西汉辞赋家。③灵犀一点:作者论诗重“性灵”,此即指性灵。旧说犀牛角中有白纹如线,孙子兵法-始计篇
孙子曰: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 故经之以五事,校之以计而索其情:一曰道,二曰天,三曰地,四曰将,五曰法。道者,令民与上同意也,故可以与之死,可以与之生,而不畏危。天者,阴阳、寒暑、时制也。地者,远近、险易、广狭、死生也。将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也。法者,曲制、官道、主用也。凡此五者,将莫不闻,知之者胜,不知者不胜。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,曰:主孰有道?将孰有能?天地孰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