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成语 >
巴人下里
标签:B
2020-03-28 14:05:50成语 159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成语解释:①即下里巴人。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。用以称流俗的音乐。巴,古国成语名字:巴人下里
成语发音:bā rén xià lǐ
成语繁体:巴人下裏
产生年代:古代
近义词:
反义词: 阳春白雪
成语出处:南朝 梁简文帝《与湘东王书》:“故玉微金铣,反为拙目所嗤;《巴人下里》,更合郢中之听。”
成语用法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通俗艺术
成语例句:张寅道:“晚生末学,‘巴人下里’之词只好涂饰闾里,怎敢陈于老太师山斗之下。”★《平山冷燕》第十七回
成语发音:bā rén xià lǐ
成语繁体:巴人下裏
产生年代:古代
近义词:
反义词: 阳春白雪
成语出处:南朝 梁简文帝《与湘东王书》:“故玉微金铣,反为拙目所嗤;《巴人下里》,更合郢中之听。”
成语用法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通俗艺术
成语例句:张寅道:“晚生末学,‘巴人下里’之词只好涂饰闾里,怎敢陈于老太师山斗之下。”★《平山冷燕》第十七回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大锣大鼓
成语解释:形容大肆宣扬成语名字:大锣大鼓 成语发音:dà luó dà gǔ 成语繁体:大鑼大皷 常用程度:常用 产生年代:当代 近义词: 大张旗鼓 反义词: 悄无声息 成语出处:邹韬奋《萍踪忆语》:“我们一方面看着有些人替罗斯福‘复兴计划’大锣大鼓地吹着,一方面再看看所谓‘御用工会’的潜势力。” 成语用法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做事 成语例句:他们大锣大鼓闹巴蛇吞象
成语解释:巴蛇:传说中的大蛇。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。比喻人心不足,贪得无厌成语名字:巴蛇吞象 成语发音:bā shé tūn xiàng 成语繁体:巴虵吞象 感情色彩:贬义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一蛇吞象 反义词: 知足常乐 成语出处: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” 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贪心不足 成语故事: 传说古代有个穷安常习故
成语解释:安:安于,习惯于;常:常规;习:习惯;故:故旧。习惯于成规成语名字:安常习故 成语发音:ān cháng xí gù 成语繁体:安常習故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近代 近义词: 安常守故 墨守成规 反义词: 推陈出新 成语出处:清 魏源《默觚下 治篇七》:“彼安常习故之流,所安者目前,所知者陈例,所辟者嫌疑,得不震而疑,同声而扰格者乎?” 成语用哀梨蒸食
成语解释:将哀梨蒸着吃。比喻不识货。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。成语名字:哀梨蒸食 成语发音:āi lí zhēng shí 成语繁体:哀棃蒸食 感情色彩:贬义 产生年代:古代 成语出处: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轻诋》:“桓南郡每见人不快,辄嗔曰:‘君得哀家梨,当复不烝食不?’” 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不识货 成语例句:这年头大有“哀梨蒸食”的人在 成语故事: 晋朝时期,金陵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