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成语 >
巴蛇吞象
标签:B
2020-03-28 14:15:55成语 29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成语解释:巴蛇:传说中的大蛇。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。比喻人心不足,贪得无厌成语名字:巴蛇吞象
成语发音:bā shé tūn xiàng
成语繁体:巴虵吞象
感情色彩:贬义
产生年代:古代
近义词: 一蛇吞象
反义词: 知足常乐
成语出处: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”
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贪心不足
成语故事:
传说古代有个穷苦的猎人阿象,他在森林里打猎时救了一条饿昏的小蛇,带回家精心饲养。小蛇慢慢长大成青蛇并通人性,经常从外面给他带回一些值钱的东西来报答。阿象一再向青蛇索取,盼望成为富翁,愤怒的青蛇便将这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一口吞下。
成语发音:bā shé tūn xiàng
成语繁体:巴虵吞象
感情色彩:贬义
产生年代:古代
近义词: 一蛇吞象
反义词: 知足常乐
成语出处: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”
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贪心不足
成语故事:
传说古代有个穷苦的猎人阿象,他在森林里打猎时救了一条饿昏的小蛇,带回家精心饲养。小蛇慢慢长大成青蛇并通人性,经常从外面给他带回一些值钱的东西来报答。阿象一再向青蛇索取,盼望成为富翁,愤怒的青蛇便将这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一口吞下。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《论语》论语·微子第十八
《论语》论语·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,箕子为之奴,比干谏而死。孔子曰:“殷有三仁焉。” 柳下惠为士师,三黜。人曰:“子未可以去乎?”曰:“直道而事人,焉往而不三黜?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?” 齐景公待孔子曰:“若季氏,则吾不能;以季、孟之间待之。”曰:“吾老矣,不能用也。”孔子行。齐人归女乐,季桓子受之,三日不朝,孔子行。”达权通变
成语解释:通、达:通晓,懂得;权、变:权宜,变通。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,懂得变通,不死守常规。成语名字:达权通变 成语发音:dá quán tōng biàn 成语繁体:達権通變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达权知变 反义词: 墨守成规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 贾逵传》:“《左氏》义深于君父,《公羊》多任于权变。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灵活机动餐风啮雪
成语解释: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。成语名字:餐风啮雪 成语发音:cān fēng niè xuě 成语繁体:飱風噛雪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餐风茹雪 成语出处:明 张景《飞丸记 月下伤怀》:“一痛爷娘,餐风啮雪;二伤姑妈,替死超生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野外生活孙子兵法-间篇
孙子曰:凡兴师十万,出征千里,百姓之费,公家之奉,日费千金;内外骚动,怠于道路,不得操事者,七十万家。相守数年,以争一日之胜,而爱爵禄百金,不知敌之情者,不仁之至也,非人之将也,非主之佐也,非胜之主也。故明君贤将,所以动而胜人,成功出于众者,先知也。先知者,不可取于鬼神,不可象于事,不可验于度,必取于人,知敌之情者也。 故用间有五:有因间,有内间,有反间,有死间,有生间。五间俱起,莫知其道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