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成语 >
拔旗易帜
标签:B
2020-03-28 14:54:40成语 50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成语解释:旗:旗帜;易:换。拔掉别人的旗子,换上自己的旗子。比喻取而代之成语名字:拔旗易帜
成语发音:bá qí yì zhì
成语繁体:拔旗易幟
常用程度:常用
产生年代:古代
近义词: 拔帜易帜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候列传》:“赵见我走,必空壁逐我,若疾入赵壁,拔赵帜,立汉赤帜。”
成语用法:作谓语;指取代
成语例句:我已经无能为力了,趁早拔旗易帜,让别人干吧
成语故事:
西汉初年,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,即将到达井陉口,先挑选轻骑2000人,人持一红色旗帜,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,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。赵军倾巢而出,汉军佯败而退,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,赵军因此大败。
成语发音:bá qí yì zhì
成语繁体:拔旗易幟
常用程度:常用
产生年代:古代
近义词: 拔帜易帜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候列传》:“赵见我走,必空壁逐我,若疾入赵壁,拔赵帜,立汉赤帜。”
成语用法:作谓语;指取代
成语例句:我已经无能为力了,趁早拔旗易帜,让别人干吧
成语故事:
西汉初年,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,即将到达井陉口,先挑选轻骑2000人,人持一红色旗帜,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,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。赵军倾巢而出,汉军佯败而退,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,赵军因此大败。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巴山越岭
成语解释:巴:攀援。攀山过岭。形容善于登山行走成语名字:巴山越岭 成语发音:bā shān yuè lǐng 成语繁体:巴山越嶺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翻山越岭 成语出处:元 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二折:“人似巴山越岭彪,马跨翻江混海虬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;形容善于登山行走大哄大嗡
成语解释:形容动员众多的人一哄而起去作一件事,实际效果并不好成语名字:大哄大嗡 成语发音:dà hōng dà wēng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当代 近义词: 大轰大嗡 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 成语例句:有些人做事喜欢大哄大嗡,但往往办不好事情居然的近义词
居然近义词: 竟然 居然近义词造句: 1、初时所奏和绿竹翁相同,到后来越转越高,那琴韵竟然履险如夷,举重若轻,毫不费力的便转了上去。 2、匍匐茎上面竟然开了一朵朵小白花,小白花有六个花瓣,中间有黄黄的花蕊,一朵朵小白花均匀地分布在匍匐茎上,满盆的绿叶衬托着小白花显得格外出众。 &e餐松饮涧
成语解释:食松实,饮涧水。指过隐居生活。成语名字:餐松饮涧 成语发音:cān sōng yǐn jiàn 成语繁体:飱鬆飲澗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成语出处:南朝 梁 沉约《善馆碑》:“达人独往之事,志非易立,餐松饮涧之情,理难轻树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隐居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