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成语 >
拔赵易汉
标签:B
2020-03-28 15:17:48成语 12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成语解释: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、胜利之典。成语名字:拔赵易汉
成语发音:bá zhào yì hàn
成语繁体:拔趙易汉
常用程度:常用
产生年代:古代
近义词: 拔赵帜易汉帜
成语出处:见“拔赵帜易汉帜”。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战胜对方
成语例句:所以他们的组织专争取同伍的人,埋头苦干,意欲将新军中除满人与官长外,全体运动成熟,一举而拔赵易汉。★杨玉如《辛亥革命先著记》
成语故事:
西汉初年,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,即将到达井陉口,先挑选轻骑2000人,人持一红色旗帜,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,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。赵军倾巢而出,汉军佯败而退,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,赵军因此大败。 【典故】见“拔赵帜易汉帜”。 【释义】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、胜利之典。 【用法】作谓语、定语;指战胜对方
成语发音:bá zhào yì hàn
成语繁体:拔趙易汉
常用程度:常用
产生年代:古代
近义词: 拔赵帜易汉帜
成语出处:见“拔赵帜易汉帜”。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战胜对方
成语例句:所以他们的组织专争取同伍的人,埋头苦干,意欲将新军中除满人与官长外,全体运动成熟,一举而拔赵易汉。★杨玉如《辛亥革命先著记》
成语故事:
西汉初年,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,即将到达井陉口,先挑选轻骑2000人,人持一红色旗帜,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,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。赵军倾巢而出,汉军佯败而退,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,赵军因此大败。 【典故】见“拔赵帜易汉帜”。 【释义】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、胜利之典。 【用法】作谓语、定语;指战胜对方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才兼文武
成语解释: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。成语名字:才兼文武 成语发音:cái jiān wén wǔ 常用程度:一般 感情色彩:褒义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文武双全 能文能武 反义词: 不文不武 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卢植传》:“熹平四年,九江蛮反,四府选植才兼文武,拜九江太守,蛮寇宾服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文武全才 成语例句:蔡东藩白藋同心
成语解释:犹言心如野草。形容不羡荣华的品节。成语名字:白藋同心 成语发音:bái diào tóng xīn 产生年代:古代 成语出处:北周 庾信《竹杖赋》:“秋藜促节,白藋同心。终堪荷蓧,自足驱禽。” 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分句;用于书面语 成语例句:〖示例〗他的旁艺,如制缠枝杖,独运匠心,修短适度,且刻铭识,以贻朋友,大有庾子三所谓‘秋藜促节,白藋同心’之致。 ★郑逸梅《艺坛百影 陈从周陈子龙《渡易水》阅读
陈子龙《渡易水》阅读答案-2022年中考题 渡易水 陈子龙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鸣,燕赵悲歌最不平; 易水潺湲云草碧,可怜无处送荆卿! 注:①陈子龙:明末进士,反清领袖。②并刀:并州产的刀剑,以锋利出名。 1、本诗首句“并刀昨夜匣中鸣”暗含了作者 的雄心壮志。(2分) 2、战国时荆轲的《易水歌》中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”与本诗第三、四句都写到了易水,但两首诗的八斗之才
成语解释:八斗:指量多;才:才华。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;诗文多而华美。成语名字:八斗之才 成语发音:bā dǒu zhī cái 成语繁体:八鬥之才 常用程度:常用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才高八斗 文江学海 反义词: 胸无点墨 绣花枕头 成语出处:唐 李商隐《可叹》诗:“宓妃愁坐芝田馆,用尽陈王八斗才。” 成语用法:偏正式;作定语;赞颂文人富有才学 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