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成语 >
跋前踬后
标签:B
2020-03-28 15:33:15成语 7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成语解释:跋:踩;踬:被绊倒。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,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。比喻进退两难。成语名字:跋前踬后
成语发音:bá qián zhì hòu
成语繁体:跋前躓后
产生年代:古代
近义词: 进退维谷 进退两难
成语出处:唐 韩愈《昌黎集 进学解》:“然而公不见信于人,私不见助于友。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”。
成语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;比喻进退两难
成语例句:无事之时,望影藏匿,跋前踬后,日不聊生。(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续录》)
成语发音:bá qián zhì hòu
成语繁体:跋前躓后
产生年代:古代
近义词: 进退维谷 进退两难
成语出处:唐 韩愈《昌黎集 进学解》:“然而公不见信于人,私不见助于友。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”。
成语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;比喻进退两难
成语例句:无事之时,望影藏匿,跋前踬后,日不聊生。(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续录》)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安贫守道
成语解释:道:主张、学说。安于贫穷,恪守信仰成语名字:安贫守道 成语发音:ān pín shǒu dào 成语繁体:安貧守道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安贫乐道 成语出处:宋 苏轼《荐布衣陈师道状》:“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,度越流辈,安贫守道。” 成语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安于贫穷不愿改变 成语例句:由张东白之事观之,非平日安贫守道之意大匠能与人规矩,不能使人巧
成语解释:大匠:指在某方面造诣高的人;巧:灵巧。高明的匠人只能教人规矩,不能使人心灵手巧。指必须要主观努力,不能单依靠客观条件成语名字:大匠能与人规矩,不能使人巧 成语发音:dà jiàng néng yǔ rén guī jǔ,bù néng shǐ rén qiǎo 成语繁体:大匠能與人規榘,不能使人巧 常用程度:一般 产生年代:古代 成语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》:“梓匠轮《论语》论语·子罕第九
子罕言利与命与仁。 达巷党人曰:“大哉孔子,博学而无所成名。”子闻之,谓门弟子曰:“吾何执?执御乎,执射乎? 吾执御矣。” 子曰:“麻冕,礼也;今也纯,俭,吾从众。拜下,礼也;今拜乎上,泰也。虽违众,吾从下。” 子绝四: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 子畏于匡,曰:“文王既没,文不在兹乎?天之将丧斯文也,后死文言文及翻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