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成语 >
大败而逃
标签:D
2020-04-08 10:49:30成语 23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成语解释:指吃了败仗慌张逃跑成语名字:大败而逃
成语发音:dà bài ér táo
常用程度:常用
感情色彩:贬义
产生年代:近代
近义词: 落荒而逃
反义词: 凯旋而归
成语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9回:“斗了多时,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,大败而逃。”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状语;指败逃
成语例句: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11回:“契丹兵大败而逃,由晋军从后追击,俘斩万计。”
成语发音:dà bài ér táo
常用程度:常用
感情色彩:贬义
产生年代:近代
近义词: 落荒而逃
反义词: 凯旋而归
成语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9回:“斗了多时,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,大败而逃。”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状语;指败逃
成语例句: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11回:“契丹兵大败而逃,由晋军从后追击,俘斩万计。”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安如泰山
成语解释:安:安稳;泰山:我国著名的高山;在山东省。像泰山一样稳固;形容事物十分稳固;不可动摇。成语名字:安如泰山 成语发音:ān rú tài shān 常用程度:常用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坚如磐石 反义词: 岌岌可危 危在旦夕 成语故事:安如泰山和天道酬勤成语出处:西汉 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变所欲为,易如反掌,安于泰山。” 成语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二十四节气之秋天时令谚语
1、霜降摘柿子,立冬打软枣 2、头伏芝麻二伏豆,晚粟种到立秋后 3、夏雨少,秋霜早 4、夜立秋,热到头 5、一场秋雨一场寒,十场秋雨要穿棉。 6、早立秋冷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 7、早上立了秋,晚上凉嗖嗖《郑人逃暑》
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之下者② ,日流影移,而徙衽③以从阴。及至暮反④席于树下,及月流影移,复徙衽以从阴,而患露之濡于身⑤。其阴逾⑥去,而其身愈湿。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。(节选自《苻子》) 【注释】①逃暑:避暑,乘凉。②孤林:孤树。独立的一棵树。③徙衽(xǐrén):移动席子。徙,迁移。衽,席子。④反:同“返”。⑤濡(rú):沾湿。⑥逾:“愈”,更加。僾见忾闻
成语解释:僾:仿佛,隐约;忾:叹息。仿佛看到身影,听到叹息。形容对去世亲人的思念成语名字:僾见忾闻 成语发音:ài jiàn xì wén 成语繁体:僾見愾聞 产生年代:古代 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祭义》:“僾然必有见乎其位,出户而听,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。” 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对去世的亲人思念 成语例句: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2回:“所以僾见忾闻,圣人之祭则如在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