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成语 >
大发慈悲
标签:D
2020-04-10 09:22:17成语 148人已围观
丨纠错提交丨
成语解释:比喻起善心,做好事。成语名字:大发慈悲
成语发音:dà fā cí bēi
成语繁体:大發慈悲
常用程度:常用
产生年代:古代
近义词: 慈悲为怀
成语出处: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》:“伏望母亲大人,大发慈悲,优容苦志。”
成语用法:动宾式;作谓语;指有怜悯之心
成语例句:他说三天之内,照着祖爷爷的吩咐送过来。请祖爷爷大发慈悲,代他们打点打点!(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十二回)
成语发音:dà fā cí bēi
成语繁体:大發慈悲
常用程度:常用
产生年代:古代
近义词: 慈悲为怀
成语出处: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》:“伏望母亲大人,大发慈悲,优容苦志。”
成语用法:动宾式;作谓语;指有怜悯之心
成语例句:他说三天之内,照着祖爷爷的吩咐送过来。请祖爷爷大发慈悲,代他们打点打点!(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十二回)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惋惜的近义词
惋惜 拼音:wǎn xī 解释:表示同情、可惜 出处: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汰侈》:“石崇与王愷争豪……武帝,愷之甥也,每助愷,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愷,枝柯扶疎,世罕其比。愷以示崇,崇视讫,以铁如意击之,应手而碎。愷既惋惜,又以为疾己之宝,声色甚厉。” 明陆完学《<长安客话>序》:“尝谓前代达地知根
成语解释:比喻根底清楚、明白成语名字:达地知根 成语发音:dá dì zhī gēn 成语繁体:達地知根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知根知底 反义词: 来路不明 成语出处:元 关汉卿《调风月》第一折:“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,争奈忒达地忒知根,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。” 成语用法:连动式;作谓语;指根底清楚 成语例句:元·关汉卿《哭存孝》第二折:“经了些十死九生,万巴蛇吞象
成语解释:巴蛇:传说中的大蛇。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。比喻人心不足,贪得无厌成语名字:巴蛇吞象 成语发音:bā shé tūn xiàng 成语繁体:巴虵吞象 感情色彩:贬义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一蛇吞象 反义词: 知足常乐 成语出处: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” 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贪心不足 成语故事: 传说古代有个穷财竭力尽
成语解释:竭:完,尽。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。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成语名字:财竭力尽 成语发音:cái jié lì jìn 成语繁体:財竭力儘 感情色彩:贬义 产生年代:古代 近义词: 财殚力竭 成语出处:汉 古永《黑龙见东莱对》:“百姓财竭力尽,愁恨感天。” 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生活困境 成语例句:宋·洪迈《容斋五笔·长庆表章》:“李光颜当时名将,屯守逾年,竟无